近日,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顧問、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永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3D打印個性化制造的特點,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很廣。但時下社會對3D打印技術的期望太高,3D技術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需要政府、各行各業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研發很多相關技術,大概5到10年后將是它的輝煌時代。
原理:就像搭積木
記者:能簡單地講下3D打印技術的原理么?用門外漢容易理解的方式。
楊永強:3D打印技術是一種通俗的說法。3D打印專業術語叫做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種根據三維數據模型累加材料制造實體零件的方法,通常是一層一層的疊加,與其相對應的是去除加工。它是以三維的數據模型為基礎,首先在計算機中設計一個數字化的模型,這個模型是立體的實物,比如一條輪船,然后把這個物體用計算機的特殊軟件分割成很多很小的單元,先做成二維的,把二維的累積在一起就成三維的了。通俗地講,就是我們把原來是立體的東西分割成很多個小單元,3D打印就是把小單元,比如層片材料制造好之后,像搭積木一樣累積起來變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的東西。
記者:現在可以打印出多種材質的組合物嗎?比如完整的一輛汽車?
楊永強:多種材料3D打印技術目前還屬于前瞻性前沿技術,還沒有發展到成熟階段。你剛提到的多種材料的3D打印理論上是可以的,現在也有些設備是可以做兩種材料,但是還不能說所有的材料組合都能做,目前還處于技術研發階段。
記者:你是何時開始關注3D打印技術的?
楊永強:我本人之前是從事焊接和激光加工的,在2001年,我在德國弗朗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與他們一起研究金屬打印設備原型機。2002年回國以后我們繼續進行金屬打印設備和工藝研究,已經堅持做了10多年研究工作。3D打印技術所涉及的材料很多,不同的材料打印技術差別很大。之前我們是從事焊接技術研究,所以我們的專長是研究金屬零件的打印成型。
#page#
我們開發的3D打印設備的關鍵元器件是從國外進口,但是核心的機械結構、設計、控制、材料是我們自己研發。準確地說我們學校在精密金屬零件3D打印設備和技術有特色,處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記者:材料是3D打印的瓶頸,國內在材料技術研發方面是什么狀況?未來需要攻克的難題有哪些?
楊永強:材料的確是大規模產業化的一個瓶頸,開發一種3D打印的專用材料需要的成本很高,而之前的市場很小,所以國內的企業一般都不會做這個。現在大家對這個也比較重視,我相信慢慢會有人做起來。
應用:航空航天和醫學領域前景廣
記者:國際上3D打印技術最尖端的應用是在哪個領域?
楊永強:一個是航空航天,一個是生物醫學。國外做到了非常核心的東西,比如非常復雜的發動機核心部件,而國內在航空航天領域還是處于打印毛坯件的水平。
另外,生物醫學方面將來的應用前景更可觀些。國外已有技術可以打印細胞,雖然這個是有預先性的,不是馬上可以做。比如,如果一個人的肝臟損壞了,可以提取這個人的肝臟細胞去培養,然后將細胞分成一個一個的,之后像打印機的噴頭一樣,打印出一個肝臟,在特殊的環境下培養讓其存活,最后將其植入到人體中。
#page#
據說美國已經有人用3D打印技術成功制造了人造膀胱,當然,這項技術離臨床應用還有距離,還處于試驗階段,因為醫學方面的應用還需要許可和批準。
記者:歐美最好的3D技術研究室有哪些?你們和他們之間有合作交流過嗎?
楊永強:在設備方面,技術最好的是企業,像德國的幾家公司如EOS,SLM-Solution,ConceptLaser,還有美國的3D System等。這些是企業,它們有自己的研究室,主導著設備的關鍵技術。至于工藝和應用研究,位于德國亞琛的佛朗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ILT)、漢堡的北方激光中心(LZN)以及美國奧斯汀大學有個研究所也在做這個。我們與德國的研究所學術交流比較多,每年佛朗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的所長Poprawe教授都會來中國做學術交流。
德國在金屬材料方面最強,在其他材料德國EOS公司和美國3D System一直相互競爭。美國在各種材料方面的應用都不錯,美國是根據自己的戰略需求(在做),如在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去研發一些東西,所以有些東西不太愿意拿出來跟大家交流。以色列在光固化技術方面比較強,這也是3D打印的一個核心技術。
記者:國內做3D打印技術的主要研究所有哪些?它們的研究側重點有區別嗎?
楊永強:研究3D整體技術的單位目前主要是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1980年代末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就開始做3D技術的研究。清華是做FDM技術,這項技術是將塑料融化后用很細的噴嘴噴出來,做3D打印,但這個精度不高,做零件不行,后來清華在生物醫學方面的3D打印做得不錯。華中科技大學做粉末燒結技術,如塑料、尼龍,把材料燒成粉末后,打印產品,現在華中科技大學在砂型方面做得不錯。西安交通大學樹脂光固化比較好。它們都產業化了,有相應的公司,但規模都不大,前幾年能維持生存就很不錯了。
#page#
記者:目前,政府對3D技術的研究所提供了哪些支持?
楊永強:現在都在講扶持,包括我們學校,也會投資金做平臺建設,像我們省(廣東省)的戰略新興產業重大專項,也把3D打印技術列入重點支持項目。另外,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和很多省市的科技部門今年都把3D打印技術作為優先支持對象。
現狀:公眾對3D打印期待值太高
記者:你們研究室主要招收有哪些技術背景的研究員?3D技術的發展需要怎樣的人才?
楊永強:我們研究室主要是以老師和研究生為主,大概有20人。我招收學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機械電子工程,還需要軟件和設計方面的人才。現在我們也會招收材料加工方向的學生,我們學校有一個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中心和生物系在合作,聯合招收一些學生,應用方面也和醫院的醫學博士生有聯合培養計劃。所以3D打印可以說是一個交叉學科。
記者:你們研究室已經有能應用到市場的研究了嗎?
楊永強:我們正在做應用的工作,我們選擇應用時首先做的是牙科個性化正畸托槽,就是小孩牙齒長得不整齊需要糾正時用的,我們現在打印的托槽不是黏在牙齒外面的,是黏在牙齒的內側。每個人牙齒的內側輪廓不一樣,3D打印技術出來之前都是用鑄造的方法做出標準的產品,比如大中小號去套。3D打印就比較個性化,也可以實現定制化。這個技術是我們的專利技術,目前已經產業化,有人投資,已經做好了產品注冊,正在做臨床推廣的工作。另外,在醫學植入體比如個性化的膝關節的3D打印,我們也聯合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在進行合作研究。
記者:你們的研發成果應用到市場時會出現什么問題?
楊永強:雖然目前國內都覺得3D打印技術是個很好的技術,但是市場開放方面還是受到一定限制,人們覺得很好玩,但工業應用成本昂貴,還需要市場孕育一段時間。還有行業標準需要建立,這也是個國際問題,因為3D打印的產品類型很多,所以標準的建立也很復雜。另外,像剛提到的細胞打印,就可能涉及到倫理學問題。
記者:你覺得3D技術的黃金年代,可能會在何時到來?
楊永強:我覺得大概5到10年。但我有一些擔憂,現在媒體社會把3D打印炒作得過熱,好的方面是大家更加重視這個技術,不好的方面就是對這個技術的期望值太高,3D技術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需要政府、各行各業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研發很多關鍵技術。像光伏、LED行業,也一度非常熱,但是一旦過了熱度大家就不關注了。現在3D技術捧得有些虛高,我擔心以后大家反而對其反感。
記者:上一波3D打印技術關注度較高是什么時候?
楊永強:其實3D打印技術已經起伏好幾次了,在2000年的時候,也是個高峰,全國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生產力促進中心,就是買光固化的設備,當時3D打印是叫作快速成型,被認為是比較前沿的技術,但是后來受到CNC技術(數控加工,是數字化加工的一種,也是去除加工的形式)的競爭,很多快速成型能做的事情,CNC也能做,而快速成型出來的東西在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是比較低的,所以慢慢工業上就萎縮了,3D打印也要找自己的出路。當然,這10年3D打印技術發展很快,達到可以與鑄造精度相媲美的技術水平了,但與一般的工業應用還是有距離的。不過,在航空航天和醫學方面我覺得是很有前景的。3D打印可以試圖在局部、復雜零件上替代CNC,但目前,跟CNC相比較而言,3D打印技術只是個補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3D打印技術是制造業加工的一種新的方式,由于沒有繁瑣的磨具制造,因此它可以加快產品的開發周期、降低制造成本。而為我們熟悉的堡盟LBFS物位傳感器在3D打印技術方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應用。物位測量,
吉凱恩粉末冶金公司(GKN)日前宣布,與全球領先的工業級金屬和聚合物3D打印技術提供商EOS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已共同設計出一種全新、高生產率的激光金屬3D打印工藝,將生產時間縮短了70%,總成本減少50%。
所謂3D打印技術,就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對于面向3D打印行業所需的工業級嵌入式主板等工控機控制硬件的選擇,可優選工控機行業的專業領導廠商華北工控。
人體的骨頭也能打印?近日,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骨科團隊完成我區首例應用3D打印技術治療陳舊性復雜的髖臼骨折,將患者的骨盆打印成仿真模型,在手術前先進行了復位模擬,使手術更精準、更省時。
單從機器人行業中經濟方面的指標可見,無論從硬件價格的下降,還是3D打印技術、制造技術的出現及發展,都能發現機器人行業在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前行。“現在有谷歌機器人汽車可以行駛30萬英里、有很多的機器人或者說無人機,使得亞馬遜之類的公司改變了商業模式。家庭使用了上百萬的機器人在家里進行打掃,所以機器人在啟
頂級3D建模、設計應用以及123D設計(可用于PC、Mac、iPhone與iPad,或通過網絡應用程序使用)等軟件的出現,也令許多人能在自己社區附近使用3D打印技術。許多企業家認為3D打印技術將在未來數年內呈爆發式發展,為此他們向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下重注,包括在各處開放3D打印市場和服務中心等。
隨著3D打印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的興起,新加坡政府計劃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5億美元發展3D打印技術,用來提高新加坡國內的制造業水平。
隨著納米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接連實現突破,美歐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初現成效,然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低端制造業外包趨勢仍然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