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素有“機床之鄉”美譽。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有18家機床骨干企業,號稱“十八羅漢”,而沈陽就占據了3家,即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沈陽第三機床廠。1995年,三大機床廠實行資產重組,成立了沈陽機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該集團公司已經坐上了世界機床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曾擔任過沈陽第三機床廠廠長的朱豐,對機床市場有深刻的了解,他知道,沈陽機床集團多生產大批量的通用數控機床,而對小批量、甚至單臺的“專”、“特”、“稀”機床的市場需求,以及設計、制造成本等關系,他們往往不會顧及,而這些特種機床,非常適合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生產制造。在他的游說下,于洪區決定建設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
于洪區在沈陽西部,屬于郊區,以農業為主。俗話說“無工不富”,于洪區要想取得超常規的發展,必須發展工業。
不到3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特種機床城傲然崛起,到2013年5月,已完成投資30億元,建設并投入使用標準化廠房40余萬平方米。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等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裝備制造企業紛紛來此落戶,60余家企業已正式投產。這其中就有生產機床液壓膠管的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派克漢尼汾公司,韓國斗山、日本富光電子等國際知名裝備制造業巨頭。目前,“中國·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已經成為集數控機床整機生產、機床功能部件生產、機械零件加工、機床精密部件生產加工、機床整機和功能部件展示銷售、公共研發、倉儲物流、生活配套于一體的專業園區。
此外,機床城還搭建包括研發設計、認證檢驗等9個功能各異的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中科院沈陽計算機研究所、東北大學、沈陽機床集團、高科技創業中心、遼寧省嵌入式技術工程中心、北方特種機床研究設計院等,為機床城提供多方面的服務。
2010年9月9日,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破土動工。項目總規劃占地3.54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160萬平方米。計劃引進特種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生產企業300家,經營型企業1000家,服務型企業100家,總產出1000億。
2011年,“中國·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級特種數控機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稱號,被遼寧省確定為重點產業集群。
“產品差異化、產業配套化”使入住企業如魚得水,發展勢頭迅猛。來自廣東的生產數控機床的巨浪公司,每月都能生產各種機床四五十臺,年產值一億多元。美國派克漢尼汾公司投資5000萬美元的項目已正式投產,年產值將達到3億元。
據沈陽市于洪區發展改革局局長丁慶儒介紹,“中國·沈陽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的崛起,還帶動了村屯改造、住宅地產、工業地產、商業地產的發展,也使周邊居民受益。其所在地東民村,由一個臟亂差的小村變成了一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齊全的現代化新村。未來3~5年,機床城將形成千億元綜合產出,10萬人口規模,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