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對日本制造業來說是一個傷心的日子。因為作為日本制造業驕傲的索尼公司從這一天起將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交易量過小,每年花費10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99元人民幣)以上的維護費。此消息一出,立刻以“悲報”的形式,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而就在大約半年前,富士通和東芝也申請從倫敦證交所退市。
8月29日,對日本制造業來說是一個傷心的日子。因為作為日本制造業驕傲的索尼公司從這一天起將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交易量過小,每年花費10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99元人民幣)以上的維護費。此消息一出,立刻以“悲報”的形式,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而就在大約半年前,富士通和東芝也申請從倫敦證交所退市。
面對如此密集的退市潮,人們不禁要問,曾一度稱霸全球的日本制造業如今怎么了?
“日本驕傲”斷臂求生
實際上,索尼2005年10月已宣布從法蘭克福、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瑞士等證券交易所退市,這次從倫敦證交所退市,標志著索尼完全退出歐洲證券市場。公司稱,今后仍將繼續在東京和紐約交易所上市。
索尼一直是日本制造業的驕傲。它曾經是消費電子市場的領導者,被喬布斯稱為“神一樣的”消費電子業巨頭,從半導體錄音機到Walkman,從Play Station游戲機到VAIO系列個人電腦,無不引領潮流。然而,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索尼已經連續6年出現虧損。即使在一直引以為傲的電視業務,索尼也已經連續虧損10年。
多年來,索尼一直希望通過努力扭轉這一局面。2012年,平井一夫社長上臺后,提出了“復興索尼電子業務”的改革方案,將移動、游戲和影像作為三大核心電子業務。
此后,索尼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瘦身化”改革,不斷收縮戰線。今年2月,索尼宣布把VAIO品牌下的電腦業務出售給日本投行“JIP”。從1982年進入個人電腦市場至今,索尼PC業務終于走到了盡頭。
7月,索尼將旗下的電視業務拆分成100%獨資子公司,專門生產超高清4K電視。最近,索尼還將東京御殿山原總部所在地的土地出售給了旗下子公司“索尼生命”。
深陷長期虧損泥潭的索尼正絞盡腦汁尋求自救,通過剝離業務、全球裁員等手段斷臂求生存。
對于索尼的未來,日本業界似乎并不看好。原因是索尼今后賴以生存的三大核心業務的前景似乎并不明朗。
一季度,索尼三大核心業務之一的“移動”業務虧損27億日元,公司高層吉田憲一郎坦承“中國和拉美市場行情低于預期,智能手機業務可能會陷入虧損”。為此,索尼將全年智能手機銷量由5000萬臺下調至4300萬臺,液晶電視業務的銷售計劃由1600萬臺下調至1550萬臺。
原本擁有行業最齊全產品線的索尼,如今幾乎所有產品都面臨危機。無怪乎公司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2005年卸任時感嘆“我們成為20世紀的冠軍,卻沒有成為21世紀的冠軍”。
索尼現象只是“冰山一角”
索尼的退市和業績下滑只是日本消費電子行業的一個縮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消費電子企業曾席卷全球,所向披靡,罕有對手。為了提高海外知名度,它們紛紛選擇在歐洲和美國證交所上市交易。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它們又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從海外退市,而且理由都是交易量低。這是否可以反向推證日本消費電子業務在海外遭遇潰敗?
日本有8大消費電子企業,分別是日立、東芝、松下、三菱電機、索尼、富士通、NEC和夏普。雷曼危機爆發的2008財年,這些公司幾乎全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合計虧損2萬億日元。隨后,它們開始抽絲剝繭般地剝離已失去競爭力的電器和半導體業務,有些已經改造成功,有些則至今仍在虧損。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華北工控躋身協作機器人賽道,打造了EMB-4148等嵌入式AI計算機,可以輕松解決機器人系統聯動控制與連續運作挑戰,助力協作機器人實現技術創新與多元化場景應用。制造業,接口,智能化,
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川電機)作為行業代表之一,始終致力于探索與高校之間的深度合作模式,以培養適應未來制造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應用,智能制造,
在汽車制造業,精密的生產數據追溯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質量管控、工藝優化和效率提升的關鍵。然而,實施穩定、高效、低成本的數據追溯系統往往面臨連接設置繁瑣、通信協議復雜、數據處理困難等挑戰。讀碼器,網絡,
在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時期,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刻不容緩。作為中部崛起核心引擎的長沙、鄭州,正積極踐行“智改數轉”戰略。繼南京站巡展圓滿舉辦后,7月,由中國工控網主辦的第九屆工廠數字化轉型與落地巡回研討會相繼走進長沙與鄭州。歐姆龍攜備受贊譽的通用品樣機箱及場景化解決方案再次亮相,與兩地制造業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智能化、自動化轉型的浪潮中,機器視覺技術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今日,勵展博覽集團(以下簡稱“勵展”)與機器視覺產業聯盟(以下簡稱“CMVU”)就VisionChina(深圳)達成戰略合作。這一合作將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推動中國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助力制造業
6月19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VisionChina北京展(機器視覺助力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大會)開幕,華北工控亮相C01展位,并全面展示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創新成果,洞察現代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機遇,以工控力量助力機器視覺產業繁榮,期待與您的攜手共進!相機,
隨著中國制造業全球化進程加速,國產設備正以更高質量的姿態走向國際市場。出口設備需嚴格遵循目標國的安全標準,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設備及系統(如安全光幕、安全控制器和安全網絡)的規范搭建,不僅是保障人員人身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的核心,更是滿足相關出口安全標準、贏得海外市場的關鍵。
共探數智化未來,共創新質生產力。2025年6月17日—19日,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將迎來全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盛會——WOD制造業數字化博覽會。作為全球首個聚焦制造業數字化全場景的專業展會,本屆展會以“數智破局·生態共生:重構全球制造新引擎”為主題智能化,西門子,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每10,000名員工中已安裝855臺工業機器人,排名第一,分布在電子和電氣領域。德國和日本主要用于汽車工業,其密度水平約為每10,000名工人有350臺機器人。
據日本內閣府發布的4至6月機械訂單統計顯示,“外需”訂單比上季度減少14.6%,至2.4654萬億日元,連續兩個季度呈兩位數下降,海外需求減速明顯。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4月機械訂單統計顯示,作為設備投資先行指標的“不含船舶和電力的民間需求”訂單額比上月增長5.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達到9137億日元。日本的制造業復蘇,連續3個月高于上月。基調判斷從截至3月的“停滯不前”上調為“復蘇趨勢”。
日本政府宣布,由于對網絡安全的擔憂加劇,將從8月起將把信息技術行業和電信行業列入限制外資投資的名單之中。受限行業主要包括內存芯片制造、軟件開發、通訊設備制造、信息處理服務等20個IT行業。根據規定,境外投資者取得對象行業上市企業10%以上股份或取得非上市企業股份時,有義務向日本政府事先提交申請。
2018年日本的工業機器人訂單額同比增長1.9%,達到9623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2019年工業機器人訂單額預計同比減少2.3%,降至9400億日元。
日本財務省和經濟產業省最早將于2019年擴大對IT領域的外資限制。日本《外匯法》規定,在手機、個人電腦、半導體存儲器等制造業及軟件開發領域,如果認定會威脅到日本的安全,將中止外資的投資計劃。
日本已啟動“AI芯片”(適合人工智能處理信息的專用半導體電路)的開發事業。將使之具備連接大量計算機所需的處理龐大數據量的計算性能,可以用于汽車和機器人等。為了掌握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中美企業在AI芯片開發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日本不斷出現廢爐,而中國則持續進行旺盛的核電投資。
富士通近日發布了"Fujitsu Future Insights 2022年全球可持續轉型調查報告",重點圍繞SX現狀進行了調研,同時對數字化轉型(DX)如何改善社會及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分析。富士通將充分利用從此次調查中所獲得的洞察與知識,與客戶一起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各種課題,以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已經量產FRAM 20年之久,出貨超過41億顆的富士通,其自2017年開始先后推出多款可在高達125℃高溫環境下運作的車規級FRAM產品,經過僅僅兩年時間的市場推廣,目前已成功打入了東風、金龍、宇通、上汽通用五菱、華晨寶馬、一汽、御捷、江淮、奇瑞等整車廠的諸多Tier-1、Tier-2供應鏈。
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正式揭曉,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富士通開發的“富岳”躍居首位。這是日本時隔8年半重獲世界第一,給主導高速計算機開發的美國和中國的2強體制帶來新風。中國共有226臺超算上榜,上榜數量蟬聯第一。
10兆次代表了富士通FRAM產品本身性能優異的高讀寫耐久度,20年則是富士通專注FRAM、成功量產與不斷創新的寶貴經驗,37億顆表示了量產以來的累計出貨量。毫無疑問,富士通FRAM正在廣泛賦能各行各業的創新應用!”
三菱電機、富士通、日立、NEC、松下、東芝、索尼、夏普日本八大電子企業2018財年業績。
富士通正在加快元器件代理商的轉變,并積極開拓新的產品線以完善目前的元器件產品結構。面對不斷增長的氮化鎵功率、車載電子、裸眼3D等新興市場與創新應用,富士通在增強自主研發實力之外,正以獨家代理、分銷、共同研發等合作方式擴大自身的產業鏈生態與市場影響力!
過去三年(2016-2018年)公開的專利申請件數發現,日本NEC、發那科、富士通三家企業分別以735件、606件、577件的AI專利申請量,位列第9、第14、第15。?
田中強調稱:“5G基站要處理大量數據,必須具備比過去更高的可靠性。”富士通在日本國內的手機基站市場占據約2成份額。日本計劃在2020年實現5G商用化,該公司將力爭獲取相關訂單。
日前,開利全球公司(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宣布,該公司已完成對東芝公司擁有的絕大部分東芝開利(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股權的收購。TCC是開利和東芝的長期合資企業,也是家用和輕型商用暖通空調解決方案的全球供應商,涵蓋多聯機和熱泵產品。
據路透社消息,競購東芝的買家正考慮以每股高達7000日元(約51.41美元)的價格將其私有化,交易估值約為220億美元。據悉,目前討論的有10份報價,其中8份是將公司私有化。目前已經有多家資本機構提交了報價,包括KKR、霸菱亞洲、黑石集團、貝恩資本、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MBK Partners、Apollo和CVC資本,不排除一些競
近日據報道,東芝CEO島田太郎稱,“將東芝拆分成許多部分,從某個狹隘的意義上講可能是有效的,但會剝奪研究人員交叉融合想法的機會”。他希望無論買家是誰,都能將公司保持為一個整體,以促進創新。負責評估各項競標的東芝董事會特別委員會主席Jerry Black表示,他也認為,大規模拆分并不符合東芝的最佳利益。
日,東芝株式會社和美國開利公司宣布,美國開利公司將以約1000億日元,收購東芝株式會社持有的TCC(東芝開利株式會社)股份60%中的55%。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半官方基金“產業革新投資機構”正在探討收購東芝(Toshiba)。報道稱,東芝擁有核電站業務等經濟安全保障上的重要技術,收購東芝必須基于《外匯法》通過政府的審查,有觀點認為日本國內企業的參加是必要條件。
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東芝可能出售電梯業務,潛在的買家包括中國美的集團和美國奧的斯等企業。
近日,日本電氣巨頭東芝集團宣布計劃將公司分拆成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別專注于基礎設施、硬件設備和半導體業務。
近日,日本電氣巨頭東芝集團宣布計劃將公司分拆成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別專注于基礎設施、硬件設備和半導體業務。
1887
8840
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