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雙”接線用戶停電后 最快8秒恢復供電
“三雙”接線是杭州公司按照浙江公司統一部署,有效提升配網供電可靠性的創新手段。5月15日,杭州德勝巷一帶因故障停電,但盛德嘉苑小區的住戶僅在8秒鐘后就恢復了供電,其他居民通過配電自動化遙控操作也在15分鐘后恢復供電。這是該小區完成了“三雙”接線改造的結果。
“三雙”即“雙電源、雙線路、雙接入”,當主供電源故障時,可自動切換至備用電源并恢復供電,使停電時間減短。
2012年至今,杭州“三雙”接線項目已有73個,面積12平方公里,可靠性指標達到99.999%以上,惠及7.1萬戶。
另外,杭州供電公司從2010年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通過實時監控平臺得以實現,該平臺對線路、公變、總包、采集器等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當遙控、遙測、遙信成為配電網操作人員的“眼睛”。遙控發現故障后,主站系統就能自行“診斷”,還能遠程測量和遠程調節,促使杭州配電網結構得到有效完善。
7月19日19時56分,因配電設備故障杭州供電公司220千伏慶豐變電站24條10千伏出線全部停運。失電后,當值配網調度員立即按照事故處理預案,通過配電自動化遙控操作快速轉供10千伏負荷,55分鐘操作53步全部恢復供電,完成了傳統操作模式下需要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操作,充分展示了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強大功能,被杭州市政府譽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配電自動化建設已覆蓋市區80%以上線路,其中涉及10千伏線路998條,接入環網柜1700余座,月均通過配電自動化處理故障20余次,遙控操作300余次,大力提升供電可靠性和運行管理水平。
主動搶修 是智能電網時代的創新理念
曹青,杭州公司配電運檢室搶修指揮中心副主任,她在統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工單時發現,這個夏天的故障搶修工單并沒有隨著用電負荷增長而增加,最高工單441張,比去年夏季最高時下降了50%。
“以前的搶修多為被動,通常是事故發生了,引起停電了,搶修人員去急救。現在推行主動搶修,運用智能檢測手段,預先發現故障前兆,有時候甚至是線路還沒出現故障,停電還沒有發生,我們就已預判出來,已經在搶修的路上了。”配電運檢室主任殷偉斌說。
今年以來,杭州公司完善供電搶修服務機制,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率先推行“預智型”搶修,以代替傳統的被動搶修。“預智型”搶修實施以來,已主動發現并及時避免了7起緊急缺陷事故,極大提高了故障搶修速度和搶修服務質量,真正做到故障搶修“出發快捷、搶修迅速、信息暢通、回訪及時”。
2012年以來,杭州公司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成果,應用推廣“集抄集收”管理模式,并推廣支付寶、充值卡、村郵站等18種交費方式,建設一體化交費管理平臺,形成“十分鐘交費圈”。
今年5月,杭州公司正式上線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提供電費電量、實時電量、業擴流程、能供電信息查詢等全方位便捷服務。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ssfl140v366_2.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控機作為各行業實現關鍵任務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角色,其技術創新與升級也是必然趨勢。華北工控順應發展大勢,推出了適用于高效處理和泛在連接的桌面型工控機BIS-6690P-B10,憑借強大的數據運輸、存儲、圖像處理能力、豐富的功能接口和工業級堅固耐用等技術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互聯網、視頻監控、智能電網
近年來,德國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太陽能、水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幅增加,到 2023 年,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占到德國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倍福 I/O 產品經理 Fabian Assion 博士從控制技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度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給電網運行帶來的挑戰,以及這一現狀對構建未來智能電網的
近年來,德國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太陽能、水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幅增加,到 2023 年,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占到德國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倍福 I/O 產品經理 Fabian Assion 博士從控制技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度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給電網運行帶來的挑戰,以及這一現狀對構建未來智能電網的
電力是現代社會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電力行業也迎來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發展。賦能智慧電力行業,華北工控打造了支持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應用的BIS-6390ARA-D10等嵌入式產品。
Analog Devices,Inc.(NASDAQ:ADI)和Gridspertise宣布攜手合作提高全球智能電網的彈性和質量。
為迎合電力市場發展需求,中國國際電力設備及智能電網裝備展定于2022年9月15-17日在煙臺八角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倍福的 PC 控制技術基于開放式標準,為實現建筑、基礎設施項目、給排水處理設施以及電能供應系統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理想基礎。連續的數據記錄和評估可以產生有價值的信息,以推動城市空間的智慧創新運營,包括高效、可靠地運行建筑(通過電能監測和預測性維護等解決方案),建立可靠的電能供應(通過智能電網)和交通流優
如何才能將大量光伏陣列接入本地網絡,而無需花費高昂成本對本地網絡進行擴展?萬可組件和控制平臺所具備的開放性為研究人員開發更多場景并測試新算法帶來了可能。智能電網,太陽能,
全球燈塔網絡設立于2017年,目前共有44家燈塔工廠。這44家“燈塔工廠”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跑者。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的來襲,哪個工業企業要是不談智能制造,好像就已經落后于時代了。然而,講了這么多年的概念,智能制造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在與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疊加融合后,應運而生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則引起了更為廣泛關注。
“機器人革命”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為搶占新一代工業機器人國際制高點,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將為我國機器人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新型材料、新型感知、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新一代工
歷次工業革命都促進了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有人說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就是現代的工業革命,中國制造正在加速邁進智能化。智能制造,已是中國制造業不變的主旋律。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徹底顛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改變人們的知識技術創新方式,為人類帶來全方位的智能生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由幾大工業強國共同發起,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第四次工業革命內涵甚廣,涉及數字、物理、生物等領域,產物包括人工智能、物流網、無人駕駛汽車、增強現實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生物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目前,我們仍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這意味著只要我們保證其可持續發展,一切都不會太遲。
工業4.0:體驗至上的新經濟,四次工業革命的差異可以體現在它們的產品結構、能源動力以及組織結構上。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