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證券分析師馮超稱,在“中國制造2025”浪潮下,智能制造巨大風口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產業鏈包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傳感物聯,自動化(數字化)工廠,個性化制造新業態等。
齊魯證券分析師馮超稱,在“中國制造2025”浪潮下,智能制造巨大風口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產業鏈包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傳感物聯,自動化(數字化)工廠,個性化制造新業態等。
在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曉光看來,智能裝備板塊投資的邏輯在于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顯現及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尤其看好能夠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術、做到縱向一體化布局、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及具備核心零部件技術、市場開拓能力強、并購意圖明顯的標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今年國務院立法工作重點,讓改革發展沿著法治軌道前行;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這一消息激起資本市場漣漪,當日晚間,它在資本圈廣為流傳。
此前,《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規劃將借鑒德國版工業4.0計劃,圍繞在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力爭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對此,中金公司研究員史成波認為,中國制造 2025核心也即高端裝備智能化和生產體系智能化。
“我們認為,在2020年以前,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建設數字化工廠是制造業未來內生性發展和創新的方向,而智能裝備產業也是當前核心的投資方向。”史成波稱。
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表示,中國版“工業4.0”是未來30年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三步走的第一步,對行業發展方向和投資機會判斷影響深遠。
“屆時,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將是中國制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智能制造將是中國制造未來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試點先行
齊魯證券分析師馮超稱,在“中國制造2025”浪潮下,智能制造巨大風口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產業鏈包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傳感物聯,自動化(數字化)工廠,個性化制造新業態等。
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曉光表示,智能裝備板塊投資的邏輯在于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顯現及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尤其看好能夠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術、做到縱向一體化布局、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及具備核心零部件技術、市場開拓能力強、并購意圖明顯的標的。
此前,智能制造試點已經開啟了“中國制造2025”的大幕。3月18日,工信部公布《關于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2015年啟動超過3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017年擴大范圍,在全國推廣有效的經驗和模式。試點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以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確了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流程制造試點;以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離散制造試點;以信息技術深度嵌入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和產品試點;以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開發、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業態試點;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試點;以在線檢測,遠程診斷和云服務為代表的智能服務試點等6大試點推進專項行動,基本涵蓋了我國工業制造各大傳統和優勢行業。方案要求6大方向6月底前遴選30個以上項目重點推薦。
“我們認為,專項行動目標致力初步打造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對于智能制造而言,標準化體系建設是根基,沒有標準化那么信息化和工業化就無從融合,更就無法大規模應用推廣,同樣標準化做好后,智能制造體系打造事半功倍。” 馮超表示:“方案目標明確,通過試點示范,關鍵智能部件、裝備和系統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產品、生產過程、管理、服務等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
對此,史成波表示,只有在優先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之后,才能實現企業研發、生產、采購、營銷、服務,以及人事、財務信息系統的無縫集成,信息系統與底層自動化系統的無縫集成,車間級信息系統與企業級信息系統的無縫集成,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共享等。
“互聯網+”倒逼產業變革
而平安證券分析師余兵則認為,目前,制造業的互聯網化程度在整個價值鏈中偏低。因此,自動化、智能化將是中國制造擁抱互聯網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整個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會刺激柔性生產系統的需求,增加對自動化系統、智能化生產設備的需求,使行業“蛋糕更大”;另一方面,制造業自身的互聯網化,其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變革,有利于提高行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使行業“蛋糕更甜”。
“制造業的互聯網化,將形成一個高度智能的類人的生態系統,傳感器是其觸覺、聽覺、視覺工具,物聯網是其感覺神經系統,大數據和云計算是其中樞神經系統,而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則是其運動神經中樞和最終執行機構。”余兵解釋稱。
此外,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趨勢,除了云聯網帶來的技術變革以外,其內在邏輯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勞動力供給受到限制、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許多企業的增長模式也將從勞動力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過渡,資本和技術將逐步取代勞動力,在生產要素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解決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主要途徑就是“機器換人”,即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
以機器人的應用為例,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是目前中國制造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低于發達國家,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來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之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如果中國制造業機器人滲透率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則其相對目前水平也有接近100%的增長空間。
除此之外,以機器人、智能數控機床為代表的智能工廠不僅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劣勢,還可以通過更好地接入互聯網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市場需求都將數據化、在線化,并通過云端處理和決策,并最終由智慧工廠里的自動化設備、智能裝備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智能數控機床等可以更好地響應市場需求,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另據 IFR最新數據,2014年全球機器人銷量增長27%至22.5萬臺,中國市場銷量增長54%至5.6萬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2%,2013年、2014年分別達到了45%、54%。
“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將保持年均 30%的增長,假設機器人單體價格逐年下降5%,2017年國內機器人單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52億。若包括相關外圍設備、系統工程等在內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在內,其市場規模假設為機器人單體的3倍,則達到757億。”余兵預計。“考慮到內資企業的技術進步,其市場份額將逐步提升,假設2017年市場占有率達到35%,則內資企業也將占有國內265億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tmliec8i09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實際上,上半年GDP、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仍處于下降區域,二季度的回升增長仍然屬于恢復性的增長。疫情沖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
1-5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長5.2%,比1-4月份進一步提高0.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9.7%,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4.5個百分點,占全部制造業投資比重17.1%,高于2017年3.6個百分點。
4月26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測算并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廣東省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05.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0.8%,占工業投資比重提高7.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
隨著人口老齡化,2020年代的企業爭相投資自動化,期間創造大量機遇,帶來新一輪繁榮;但投資熱情逐漸見頂后,投資開始無法彌補自動化對就業的負面影響,不平等的加劇也會帶來空前的政策壓力。
廣發制造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廣發制造業精選混合,代碼270028)03月06日凈值上漲2.20%,引起投資者關注。當前基金單位凈值為2.6000元,累計凈值為2.6000元。
近期制造業投資的演變令人費解。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前幾年一路下滑,到2016年中期穩步回暖,但去年2季度之后又逐步回落,不料到12月份一改前期的下滑態勢,絕地反彈。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的老板想讓投資者知道,盡管最近負面新聞纏身,但這并不能說明一切。該公司首席執行官John Flannery周一在致股東的信中說,公司在經歷了“艱難的一年”之后,已經開始好轉。
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控制污染和限制煤炭方面開倒車,但中國對太陽能的渴望使得去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出人意料取得增長。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