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戰略最早于2000年提出,自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政府更是積極加以推動,經過不斷努力,“走出去”已初現成效。不僅實現了軌道交通、核電、通信等領域的高端裝備產品的出口,而且逐步向技術、資本、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輸出發展,豐富了“走出去”的形式,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一、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步伐提速
(一)高端裝備肩扛我國出口結構升級重任
軌道交通裝備引領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核心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高鐵列車的牽引電傳動和網絡控制系統已實現完全自主化,大功率IGBT芯片、嵌入式專用芯片、軌道交通通信信息系統技術、單元制動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已獲巨大進展。2013年,中國南車集團的海外訂單額達241億元,占其總額的26%,產品出口至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北車集團自2011年起,連續三年位居全球軌道交通新造機車車輛的銷售冠軍,產品已實現全球覆蓋,并于今年成為我國首家成功登陸美國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
裝備自主化加速核電“走出去”。我國核電裝備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已實現反應堆壓力容器、主泵、蒸汽發生器、控制系統等關鍵設備的自主化制造;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1000
核電技術,主要設備國產化率已超80%;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核心設備——主氦風機在技術上也已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中核集團承建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2、3號機組,這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首次“走出去”。此后,我國又先后與羅馬尼亞、阿根廷、南非等國家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核電站,核電“走出去”步伐大幅加快。
通信設備領跑全球。我國通信設備歷經數十年發展,已實現技術自主、標準輸出。目前產品涵蓋了芯片與終端、儀器儀表、應用軟件、系統設備、網絡建設與運營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繼我國提出的TD-SCDMA成為3G國際標準后,我國提出的TD-LTE又成為4G國際標準。在全球范圍,無論是TD基站、測試儀表,還是TD-SCDMA網絡建設,我國的市場份額均接近90%,就連處于產業鏈高端、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都很高的終端芯片,我國的市場份額也已超過50%。其中,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正在服務于全球40余家頂級運營商和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全球分支機構達100多家,是全球第二大綜合通信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的業務已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500多家運營商提供產品和服務。
(二)資本輸出深化制造業轉型升級
通過綠地投資與跨國并購,占領全球優勢資源。我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海外建廠、設立研發機構、建立境外工業園或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加速海外布局。如三一全資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中航工業成功收購美國西銳和大陸、德國蒂勒特及奧地利FACC,吉利收購沃爾沃并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中交建設集團收購美國F&G海上鉆井平臺設計公司進行自主研發設計等。以多種方式的對外投資來獲取核心技術、研發人才、知識產權等優勢資源,“境外研發、中國制造、全球銷售”的國際化運營模式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
海外上市,低成本獲取海外發展資金。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與資本市場的開放,我國越來越多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境外上市的方式,進行海外融資,尤其是國內產能過剩行業的優質企業,開始關注海外市場蘊藏的巨大商機。海外上市既降低了我國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的成本,又擴大了企業的海外影響力。如我國聯拓集團、康迪技術、太宇機電、武漢通用、揚子江船業等十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上市融資,以此獲取海外發展資金。
1 2 3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