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重大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會議表示,按照市場原則,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支持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資便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重大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會議表示,按照市場原則,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支持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資便利。
專家表示,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中國裝備及產能性價比高,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競爭優勢,但質量和安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不僅有利于穩增長,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使中國經濟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機遇。
當前國內高鐵投資建設如火如荼,“走出去”的成就也十分矚目,“向外國推介中國高鐵”幾乎成為李克強總理出訪必做的功課之一。目前中國正與美國、俄羅斯、巴西、泰國在內的28個國家洽談高鐵合作項目。
跟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A股大部分高鐵概念股均有不錯的漲幅。國泰君安表示,高鐵建設海內外全面開花,這從根本上改變了該板塊的成長邏輯,提升了盈利預測與估值水平,其認為,高鐵股中三大題材在2015年仍存在投資空間:一是高鐵機車制造類企業,二是高鐵配件類企業;三是受益鐵路信息化建設的企業。
而作為中國高端裝備中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核電“走出去”已經升級到國家戰略。據記者了解,2014年,核電“走出去”的推廣力度及范圍都達到新的高度,中國核電主管部門與核電企業與法國、阿根廷、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捷克、哈薩克斯坦等國簽署合作文件。中核集團與阿根廷、加拿大達成合作協議,中廣核集團在英國、羅馬尼亞等地的布局也已見成效。
分析師認為,隨著核電“走出去”步伐加快,圍繞核電的建設、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將大幅提速。對于二級市場而言,核電走出去將釋放巨大的市場空間,核電板塊將迎來明確利好。申銀萬國分析師錢啟敏認為,從目前看,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投資領域的大主題,海外營銷、“走出去”值得期待。
另外,有消息稱,備受關注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并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并方案。這是繼南北車合并之后,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核與中廣核已分別在2014年啟動IPO工作,為后續核電項目融資,預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并之后也將啟動IPO。
當天的會議還確定以鋼鐵、有色、建材、輕紡等行業為重點,針對國際市場需要,支持企業利用國內裝備在境外建設上下游配套的生產線,實現產品、技術和合規標準“走出去”;通過對外工程承包、對外投資等,鞏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船舶等成套設備出口。支持企業境外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提高跨國經營能力。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強調新能源發電設備、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一批重大裝備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導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特征在2006年將更加明顯。機械全行業將表現出經濟效益下滑、分化加劇的態勢,但“十一五”規劃給鐵路、能源、船舶港口、環保等重大裝備制造業帶來發展機遇,這些行業將持續3~5年的高速增長。 一般機械產品過剩 未
日前,100MN數控等溫鍛造液壓機在天津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制造成功。 面對這個自重900噸的龐然大物,鑒定委員會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這臺以油為傳動介質的國產最大壓制噸位的數控等溫鍛造液壓機,確系液壓機的創新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且產品技
記者:一提起重大技術裝備,人們往往把它與“粗、笨、大”聯系起來。該怎樣正確認識重大技術裝備這種特殊產品?它與一般的單一產品相比有何特點? 陸燕蓀:重大技術裝備確實很大,但認為其粗、笨就大錯特錯了。任何一種重大技術裝備都是多種高新技術集合、優化的產物,其技術性能、可靠性、自動化水平,無一不是多項世
“走出去”戰略最早于2000年提出,自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政府更是積極加以推動,經過不斷努力,“走出去”已初現成效。不僅實現了軌道交通、核電、通信等領域的高端裝備產品的出口,而且逐步向技術、資本、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輸出發展,豐富了“走出去”的形式,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已進入升級的關鍵時期,要實現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的走出去,必須進一步優化體制環境,使制造業能夠“輕裝”走出去。
“走出去”是我國紡織業建立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內容,與紡織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目標相一致,積極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和市場,提升價值鏈水平,有利于促進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
從長遠發展看,中國的風電裝備制造業需要通過挖掘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來消化產能。如果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是中國風電裝備業振興的基礎,那么“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則是中國風電裝備業走出困局的“蹊徑”。 首先,站在全球市場分析,過去30年來,全球風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著每年20%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