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科研管理:打破壁壘,走出孤島
2014年,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5545萬噸,一年時間內實現了從4000萬噸到5000萬噸的跨越。作為油田公司主要研究與決策參謀部門的勘探開發研究院,2014年員工總數為639人。
這一年,在數字化油藏平臺的支持下,研究院科研人員承擔和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27項,編制油氣田勘探開發規劃及部署方案110個,部署油氣探評井、開發井、水源井1.1萬余口,編制單井地質設計2200余份,完成公司新增油氣三級儲量9個區塊近17億噸油當量規模儲量的計算與上報工作。600多人的科研團隊,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一體化研究,多學科協同”是勘探開發業界早有的共識,但受限于管理模式和技術瓶頸,遲遲未能實現。新的“大科研”工作模式,一改傳統的“孤島式”研究,全油田科研人員可以在平臺上同時開展工作,共享研究成果,實現跨地域、跨部門、跨學科的協同研究。
以前,為獲取數據,惠瀟需要和各部門聯系,每次打3至5個電話,才能搜集到需要的數據和圖表。“現在不需要聯系特定的部門和人員就能獲取資料,這種自組織架構讓陌生人之間能夠開展合作,構建虛擬團隊,減少了人際溝通,工作變得更加純粹高效,是一種新型的數字化科研工作模式。”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石玉江解釋。
目前,油田內有52家單位在應用這一系統,每名科研人員就是網絡矩陣中的一員,基于不同的業務范圍形成一個個虛擬團隊,不再拘泥于現實中的部門劃分。研究數據匯總在平臺上,其他使用者可以互動交流、提出反饋,使其成為“活的數據”。同時,成果的點擊和數據的應用頻次也成為科研人員考核量化的一個依據。
從2010年進行初期建設到2014年全面應用,數字化油氣藏研究平臺已經為長慶油田公司開通1931位用戶,平均日訪問量600人次,累計上線25萬人次。
上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