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真正能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爭得一席之位的機器人概念股屈指可數,我們結合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的業績、產業布局以及綜合實力等盤點出了2015年中國最具潛力的上市公司十強。
一.新松機器人
2014年新松機器人實現營業收入15.24億元,同比增長15.50%;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3.26億元,同比增長30.34%;而2015年的中期業績預告中,新松機器人實現盈利1.56億元-1.81億元。
新松機器人隸屬中國科學院,是國內首家機器人上市公司,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潔凈機器人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大量替代進口;
目前,新松機器人已確定了“2+N+M”模式。即國內總部在沈陽、國際總部在上海,其在青島等城市建設了N個區域性公司,在不同區域公司下面建立不同的工程應用、服務等子公司,形成全國的網絡化大布局。
2014年跨過15億元營收大關后,使得廣州數控、埃斯頓、埃夫特等全年銷售額不足億元的國產本土機器人企業只能望其項背,新松機器人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國產機器人行業的龍頭地位。
二.華昌達
2015年華昌達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盈利?6000萬元-?6200?萬元,同比增長795.20?%-825.04%?。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2014年業績情況,華昌達自從收購德梅柯以來的整合效益顯著。
華昌達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同比增長106.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13.01萬元,同比增長185.80%,其凈利潤增長近乎翻了一番;
華昌達的原有業務主要是生產銷售汽車總裝生產線,2013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500多萬元進行了包括AGV系統和機器人集成應用等在內的項目研發。
2014年,華昌達以6.3億擬溢價10倍購買上海德梅柯100%的股權;2015年,華昌達又以交易對價為5350萬美元現金出海收購DMW。
上海德梅柯是工業機器人集成系統供應商,一直專注于工業機器人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而DMW是美國專注于提供汽車生產線的物料管理系統提供商,主要面向北美汽車行業與工業市場制造商,是美國本土最具規模的汽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商之一。
同時,華昌達相關人士透露,在今年公司的海外收購中,應該會有項目落地。
不難預測,隨著華昌達在資本運作層面的進一步加深,若華昌達能實現最大化的整合上海德梅柯、DMW以及后續并購標的的優勢資源,其有望成為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巨頭之一。
三.上海機電
2014年,上海機電實現營業收入207.79億元,同比增長4.38%。公司代理的納博特斯克減速器業務占比較小,電梯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公司還是日本納博特斯克的代理商,隨著納博特斯克常州減速器工廠的設立,將為公司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5年2月,上海機電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將與日本納博特斯克株式會社合資設立納博特斯克精密機器有限公司,從事生產機器人精密減速機。
據了解,納博精機將根據機器人精密減速機的生產所需,對原江蘇納博的建筑物和生產裝備進行改建和重新布局,計劃形成年產20萬臺精密減速機的產能,預計2016年1月納博精機的精密減速機產品將正式投入生產。
眾所周知,機器人精密減速機目前基本由納博特斯克壟斷,也是本土機器人發展的關鍵掣肘,上海機電在機器人領域的實力不可小覷。
四.均勝電子
均勝電子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77億元,同比增長15.94%。其中,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收入3.62億元,占營收比例的5.1%。較2013年增長53.43%。
均勝電子披露2015年一季報,期間實現凈利潤9236.45萬元,同比增長29.25%。季報顯示,均勝電子三大戰略方向實現了快速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240%。
對比其2014年年報可以發現,均勝電子工業機器人業務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發展。2014年,均勝電子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億,同比增長53.4%,毛利率同比5.25個百分點至23.7%。與之相比,均勝電子201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大大提升,IMA和Preh同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細分領域領先企業,如果能夠維持高毛利率的水平,有望大大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
均勝電子成立于2004年,2009年開始企業實施并購戰略,創新產品升級改造途徑,2009年并購上海華德,擴張并整合國內產品系,2011年并購德國普瑞。
均勝普瑞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主要技術來自于公司的下屬子公司Preh和IMA,在工業機器人集成領域分別擁有近40年的經驗和積累,擁有強大的機器人生產線研發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均勝電子整合Preh和IMA工業機器人業務布局國外市場,成立子公司均勝普瑞、攜手浙大開拓國內市場,打造智能制造大平臺,有望分享工業4.0萬億的巨大市場。
五、埃斯頓
埃斯頓2014年年度報告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9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96.58萬元,同比下降18.43%。
2015年4月份,在IPO排隊苦等多年的埃斯頓終于如愿以償地登上中小板,成為了繼新松機器人后又一只“純正”的國產機器人概念股。
成立于2002年的埃斯頓,前身為南京埃斯頓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埃斯頓一直專注于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應用于金屬成形機床的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廣泛適用于各種機械裝備的交流伺服系統,以及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等。
據了解,埃斯頓2010年便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2011年成立了專門研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控股子公司埃斯頓機器人公司,并開始進行機器人本體以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
目前,埃斯頓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DELTA機器人以及伺服機械手和智能成套設備。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