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中提及個股僅做案例說明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作為買賣依據。
一、看管理層
風云君分析了近200家優秀上市公司,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創2016年以來新高,發現管理層穩定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共性特征,特別是依托內生式增長的企業。
而從投資角度看,穩定的管理層結構往往更容易獲得價值投資者的認可,風云君稱之為“管理層溢價”。
管理層溢價,從常理上也非常好理解,一家忠于主業、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其管理層往往是非常穩定的。從業績表現上看,忠于主業、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往往能夠持續給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進而體現其長期的投資價值。
試問一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誰會輕易離開?管理層是對行業及企業了解最全面、最深刻的群體,包塊財務負責人、研發負責人、總經理等在內的管理層人員的離職率是越低,甚至是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企業經營情況的穩定,也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情況(針對市場化條件下的企業而言)。
另外,管理層溢價還表現在管理層大比例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這塊風云君今后有機會專門給各位看官聊聊。
具有管理層溢價的優先上市公司比較多,比如歐菲光、老板電器、匯川技術、索菲亞、道氏技術等等上市公司,自上市以來核心管理層基本無變動。
風云君啊,我一個小散怎么會知道上市公司管理層是否穩定呢?另外,也有管理層穩定但上市公司業績不行的啊,這怎么破?
老板們,莫急莫急!市值風云正在搭建一套牛逼得一塌糊涂的人工智能市值管理系統,其中就會包括“管理層溢價”這個指標和相對應的分析系統,對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量化評分,那么A股市場中的“良幣”自然就一路了然了。
二、看股東
說完管理層,就來說說股東。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會進行股權融資,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那些國內外一線風投機構參股的企業。
這其中邏輯很簡單,優秀風投機構本身就構建了一整套嚴格的股權投資體系,能夠拿到這些國內外一線風投機構融資的企業,自身具備成長為行業龍頭的潛力。
換句話說,就是跟著優秀的風投機構做投資。
風云君長期跟蹤研究發現,這類型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面。國內一線風投機構包括深創投、IDG資本、紅杉中國、達晨創投、上海永宣投資、君聯資本以及互聯網巨頭投資入股的企業等等。
注意,以風投機構的作為一級市場投資者,當企業上市后其會擇機減持或清倉,因此,對相關企業跟蹤觀察半年以上。
三、看研發費用占比
主要是看研發投入和持續性,在上市公司的財報中均能找到。
風云君長期跟蹤發現,優秀企業的研發投入一般能占到營業收入的10%-25%,而且是每年持續投入,企業的研發人員也是逐步增加。
以中興通訊為例,2017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40億元,而研發費用總額達6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2%;【歷史文章:機構實戰|“萬物互聯時代”的萬億掘金圖(一);機構實戰|萬物互聯時代的“大腦與五官”上市公司(二)】
同是半年報,有著“小華為”之稱的匯川技術營業收入是19億元,研發費用達2.7億元,占比達14%;
語音識別龍頭科大訊飛當期的營業收入是21億元,研發費用是5億,占比達24%。
四、看產品類型
早些年風云君代客泊車之際,跟老板去上市公司調研,其中一家企業大門豎著“產品如人品”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一看到這幾個字頓覺提氣,這家企業則是從上市之初的十多億市值到現在的三四百億市值,用那位老板的話說叫“一步一步打出來的”。
言歸正傳,看產品類型,針對具體行業來看更直觀。
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一般分為兩大類,消費型和生產型。消費型產品主要指消耗類的物資或服務,比如食品飲料、影視等等;生產型產品主要指生產資料,比如原材料、生產設備。
當一個行業處于高景氣度時,優先受益的是這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設備生產企業,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而言,受益最大的是上游鋰礦、電池隔膜、電解液等等,還有就是經常被投資者所忽略的鋰電池企業需要的生產設備,比如鋰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及鋰電池檢測設備等等。
美國西進運動的經典諺語——淘金時代賣鏟子和牛仔褲的人都發了財,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一個行業處于高景氣度時,要去找這個行業的“鏟子”和“牛仔褲”。
五、看客戶
根據企業的客戶情況來分析一家企業的經營情況,邏輯與“看股東”類似,比如企業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是華為的供應商、是三星的供應商、是三大運營商的供應商、是某某大型鋰電企業的供應商等等。
國內外大型企業對產品質量有著非常嚴苛的標準體系,能夠進入這些大型企業的供應鏈,至少說明上市公司具備某些方面的優勢,以高科技企業為例,一般是具備很強的技術優勢。
此外,成為大型企業的供應商,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保證。
因此,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在看企業財報或公告時要格外注意這類信息。
六、看轉型
這主要針對轉型企業而言。
轉型中的企業發展如何,風云君一般關注兩個方面:一、成功基因;二、平順轉型?
上模特!
青島某上市公司原主營業務蠟燭、香等祭祀用的產品,產品遠銷海外,一度占到國際市場的半壁江山,但作為傳統行業在2008年后面臨市場萎縮等情況,該企業隨后轉型化妝品市場,通過引進生產設備和外延并購,構建化妝品生產、銷售及品牌運營等全產業鏈,目前看取得不錯的業績。
風云君總結該企業之所以能夠轉型成功,其原因是該企業擁有成功基因,其原有的蠟燭業務一度做得風生水起,屬于絕對的行業龍頭(行業內有句玩笑話,東南亞的佛寺燒的都是中國產的蠟燭),當原有市場萎縮時,主動謀求轉型。
而所轉型的行業與原有業務在原料上、甚至是加工工藝上有著較多的共性,而且業務模式也相近,化妝品行業跟原有蠟燭行業都是生產商、總經銷商、分銷商的模式,如此,原有成功的業務模式能夠較快復制到新業務上。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能否轉型成功,先要研究其原有主營業務的經營情況,分析其是否具備成功基因,然后再去研究其切入該新業務是否能夠復制或參考原有業務模式,進而實現平順轉型。
當然,A股也有很多跨界轉型成功的企業,本姿勢僅是作為分析轉型企業的一個維度,不是分析企業轉型的唯一方向。
上市公司是否是拍腦袋決定追熱點、玩概念的草率轉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辯證分析。這種案例風云君研究過太多,大家可以翻看歷史文章學習辨別“假重組真割韭菜”的那些典型套路。
七、看調研
一般情況,如果某個時間段機構扎堆調研上市公司,而且還是一波接一波的去調研,那么,至少說明很多機構對該上市公司產生了興趣,其中原因或是技術突破或是新品上市或是重大訂單等等。
此外,機構的調研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是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包括戰略規劃、競爭優勢、客戶結構以及產能利用情況等重要信息,對投資決策有參考價值。
風云君依然記得若干年前,只要一說某某股神調研了某家上市公司,該公司股價第二天立馬飆漲。
當然,在市場回歸理性、價值投資理念日漸成為共識后,機構扎堆調研,股價不一定漲。機構調研,只是反映出機構對上市公司感興趣,至于這個興趣能否落地為機構配置上市公司股票,還得結合多方面考慮。
機構調研可作為普通投資者參考的一個方向,知道機構對哪些行業、哪些標的感興趣。
風云君,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怎么能掌握這么多信息呢?
八、看行業拐點
行業拐點,主要是針對存在周期性特征的行業而言,漲價概念可以理解為大的行業周期中的小拐點,而一系列小拐點往往累計成大趨勢。
比如,萬華化學、滄州大化、華友鈷業、龍蟒佰利、八一鋼鐵、大族激光等等業績驅動股價上漲的上市公司,明顯特征就是行業向上拐點出現,進而促使行業龍頭企業業績大爆發。
那么,如何及時去挖掘這些行業拐點的信息呢?這需要對長期持續跟蹤某一行業,在各大數據庫平臺收集產品價格變動信息。
此外,要準確把握行業周期,則需要從宏觀的經濟周期去認識,比如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時,原材料、基礎化工等上游行業會優先受益,往往會進入較長時間的產品漲價周期,使得相關企業業績大幅改善。
以上是風云君長期A股百樂門代客泊車總結的經驗,望對各位老板有所幫助。(來源:市值風云)
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