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中國制造是中國經濟的基石,也是中國建立創新驅動型國家和“走出去”的根本。十三五將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第一個五年,對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升級具有決定性意義。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議題將是制定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五中全會就將為“全面小康”繪制路線圖。
“十三五”將是中國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制定五年規劃,集中體現在“一帶一路”進入“十三五”規劃。這一戰略構想將樹立“十三五”規劃中對外開放新格局。從改革開放之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開放以“引進來”為主;當下,我國已經步入“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階段。這要求中國更自覺地梳理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規劃對接。這就要求中國經濟需要在各個層面上與“一帶一路”有關各國進行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作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中國制造是中國經濟的基石,也是中國建立創新驅動型國家和“走出去”的根本?!笆濉睂⑹锹鋵崱吨袊圃?025》規劃的第一個五年,對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升級具有決定性意義。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布局,“十三五”期間,中國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中國制造”將實現從制造引領到創新引領、從供應鏈戰略到價值鏈戰略、從全球銷售到全球經營的轉型升級。
自貿區戰略將成為我國用全球化視野謀劃國際經濟合作新方略的重要形式。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還需要完成從產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務“走出去”,而遍布全球的自貿區網絡就是為這種深化搭建的一座座橋梁?!笆濉逼陂g,我國自貿區戰略將在廣度上不斷擴展,雙邊、多邊、區域開放合作將全面展開。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可以有效推動全球產業鏈高中低端深度融合。
“十二五”期間,我國金融業取得長足發展,金融機構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抗風險能力大幅上升,成為“資本出口國”的中國,將迎來從工業經濟飛躍到金融飛躍的新機遇。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開始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目前,中資銀行已在海外設立上千家分支機構,在更好為中資企業、個人提供海外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視野。并且,人民幣已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有望近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成為其中唯一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中國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建設,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成立,充分顯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改革國際金融秩序所做出的努力?!笆濉逼陂g,上述金融機構將陸續投入正式運營,必將為中國和全球金融開創新局面。
全方位的開放將帶來全方面的新福祉,集中體現在生態化的人居環境上。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超越了片面強調碳排放的“氣候變化”思路,達到“人與自然全面和諧發展”的高度?!笆濉逼陂g,中國將通過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與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從而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制度保障,形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之路,締造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的美麗中國。(王文、賈晉京)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十三五”“十四五”兩個五年,工信部累計制定實施70多項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細分行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制定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和產業基礎再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個重大工程實施指南,分業施策、分類指導,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
自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全國超過50000家企業進行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超過24000家企業實現了貫標達標,數字化轉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全國企業經營生產過程關鍵業務環節實現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個百分點,融合發展不斷走深向實。
2020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圓滿完成鐵路建設任務。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新線投產4933公里,新開工項目20個?!笆濉逼陂g,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12.1萬公里增加到14.63萬公里,增長20.9%;高鐵由1.98萬公里增加到3.79萬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
“十三五”期間,海馬汽車將斥資50億元,提升研發能力、關鍵技術等的核心競爭力,并將設立歐洲研發中心。按照整體規劃,海馬集團將在“十三五”末實現年產銷整車60萬輛。
以“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11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來估計,2020年煤電過剩規模在1.4億千瓦,這意味著有約233臺6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資產及其衍生價值將被擱淺。考慮初始投資、稅金以及稅后利潤三部分,經過核算擱淺資產總共價值2.45萬億元。
近期,圍繞能源與電力發展,多個重磅政策相繼出臺。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11月7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總展覽面積超過14萬平方米,有3300多家海內外展商、近萬個項目參展,各項活動將超過140場。副市長艾學峰出席發布會。
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期間,本次風電日的主題為“創新驅動、生態共享、合作共贏”,來自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國電聯合、重慶海裝、浙江運達等眾多整機廠家的代表,以及發電集團、風電系統集成合作伙伴的代表出席了活動。此外,倍福還特別邀請了來自華為、華龍迅達、科諾偉業以及 W?lfel & GfM 公司的專家與
廣東省政府與ABB集團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在電力、工業、交通與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戰略合作,支持廣東省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助推產業升級,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步伐。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與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廣東省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的工作部署,力爭把廣東家居產業率先建成全國創新型家居品牌中心和國際最重要的家居產業創新中心,在省內樹立技術、人才、信息等高效運轉的產業創新領軍企業,表彰其在推動行業創新、引領行業智能制造、實施供
云計算是成功推進智能制造的一項核心使能技術,智物聯通過案例全面分析了云計算部署是如何幫助企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工業物聯網應該要為設備創造更大的價值,為保證客戶商業信息的安全性,智物聯把云平臺分為公有云和私有云。
為慶祝中國制造業20年來崛起繁榮的發展歷程和生動畫卷,MM《現代制造》雜志社借創刊20周年之際,于2017年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辦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暨“現代制造創新驅動20年頒獎盛典”。
“中國制造2025 企業家國際論壇”暨“現代制造創新驅動20 年”評選揭曉,福祿克17B+萬用表眾望所歸,榮獲20年經典產品獎。
由廣東省的制造業協會、諾展集團、廣州金諾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中國(廣州)國際數字化工廠展覽會”將于2017年5月9-11日在廣州廣交會琶洲展館舉辦。數字工廠展,擁抱創新驅動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機遇。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于日前在京發布《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路線圖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10大優勢和戰略產業實現重點突破,力爭到2025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工信部正會同20多個部門抓緊制定“中國制造”國家戰略分解細化方案,即《中國制造2025》1+X落地方案,其中十大重點領域包含電力工程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組織實施創新工程、強基工程、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五大工程,今年年底前五大工程的實施方案將陸續發布。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