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越來越柔性化、自動化,物流服務也需要柔性化、自動化,因此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融合越來越緊密。當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物流裝備、“互聯網物流”等新一代物聯網技術與智能物流裝備技術的蓬勃發展,正推動著我國智能物流的變革。
在國家“十三五”的轉變之際,我國物流業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的嚴峻挑戰,預計行業增速將繼續趨穩放緩,傳統的依靠成本價格競爭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行業進入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的發展新階段。
一、物流行業國際技術環境分析
目前,物流技術高速發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國外物流企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已經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其發展趨勢表現為:信息化—廣泛采用無線互聯網技術、衛星定位技術(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射頻標識技術(RF)、條形碼技術等;自動化—自動引導小車(AGV)技術、搬運機器人(Robot System)技術等;智能化—電子識別和電子跟蹤技術,智能交通與運輸系統(ITS);集成化—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于一體。
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蘇,世界物流技術與裝備行業在今后將會獲得平穩發展,并可能出現強勁的增長勢頭。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主要集中在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國際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設備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探測技術、激光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編碼認址技術、RFID識別技術、PLC控制技術、無接觸式控電技術等光機電信息一體化新技術,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速度和定位精度,目前正朝著大型化、節能化、標準化、系統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等方向發展。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世界各國的國外著名物流技術與裝備行業的廠家接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及分公司,也有外國公司為了更深入地介入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外商的介入,整體提高了我國物流技術裝備的技術水平。整體來看,國際技術環境對物流行業的發展非常有利。
二、物流行業國內技術環境分析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技術水平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物流企業的運用水平。即體現在硬技術方面的建設應用不足,更突出表現為軟技術方面的嚴重滯后,許多物流企業由于資金短缺,在物流設施上投資不夠,尤其是一些傳統的儲運企業面臨嚴重的設施老化、物流作業手段落后問題,致使物流作業效率低下,費時費力,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許多企業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導致信息加工和處理手段十分落后,還不能滿足商家追求快速反應和為顧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務的要求。據資料顯示:我國物流企業信息處理水平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當然,我國物流業的技術是分布不均的,少數規模化企業的技術也走在世界前列,而大多數的企業如上述所述作業手段落后、作業效率低下。
但是,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在我國的交通運輸、物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都加大了科研投入,在這些領域中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云計算等技術目前都得到較為快速的發展,這些都對物流行業的技術升級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整體來看,我國國內的技術環境也是非常有利于物流行業的發展的。
從PEST分析來看,除了自然環境所帶來的阻力之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環境均對行業的發展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圖表1:物流行業PEST分析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