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垛機器人在搬運貨箱
揮舞手臂接貨, 劃出一道優美的半圓形弧線, 將箱子穩穩地堆在一起。8月2日, 在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液洗車間, 記者看到, 一臺橘紅色的碼垛機器人, 正不知疲倦地搬運著從流水線上傳來的一箱箱洗滌劑。據馬鞍山市經信委統計, 包括立白公司在內, 目前馬鞍山已經有27家企業開始應用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降低人力成本。
當前, 制造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人口紅利的消失、 勞動力短缺、 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 導致原有的制造模式和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 急需轉型和升級。 “雖然購買一臺碼垛機器人需要100萬元, 但是一臺機器人可以頂替3個工人, 而且不知疲倦, 能夠晝夜不停地工作。 ” 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波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目前該公司的碼垛工月薪能達到5000元, 3名工人的年薪加起來有18萬元。也就是說, 一臺碼垛機器人不到六年就可以收回成本。鄒波永笑著對記者說, 目前招工難, 前來應聘的人員中, 能夠吃苦耐勞的年輕人不多。再加上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 所以制造業采取 “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立白日化自2006年12月入駐馬鞍山市以來, 快速發展, 目前液洗類產品年設計產能達到40萬噸, 全面實現了立白所有液洗類產品在馬鞍山的就地生產供應。 “雖然產能不斷擴大, 但是工人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 鄒波永告訴記者, 目前液洗車間13條生產線中有4條已經用上碼垛機器人, 未來所有生產線都要用上機器人, 利用機器人實現制造模式的變革。
馬鞍山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低技能、 拼體力的崗位, 機器人代替人工是遲早的事, 但是對于一個不斷掌握新技能的工人, 則永遠難以代替。除了立白日化利用機器人搬運碼垛, 馬鞍山福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使用6臺焊接機器人, 用于重型卡車車架零件的自動焊接; 安徽富優科技有限公司利用13臺機械手, 用于生產精密塑料注塑模具; 馬鞍山福亨汽車內飾有限公司擁有3臺機器人設備, 用于內飾件成型和靜電噴涂等等。
巨大市場空間也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是目前馬鞍山27家應用機器人的企業, 僅有8家使用的是 “馬鞍山造” 機器人。下一步, 馬鞍山將進一步加強機器人生產企業與應用企業的交流合作, 引導帶動制造業 “機器換人” 。同時, 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及申報兌現, 提升馬鞍山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競爭力, 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鼓勵馬鞍山機器人制造企業圍繞本地產業特色, 開展自動化成套設備的研發制造, 改造現有生產過程,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