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光伏現在已經作為一個行業了,已經不能按照以前的產業鏈來理解,以前對于光伏行業的理解主要包含:硅材料制作,晶體生長,電池制作,組件生產和系統安裝,隨著越來越多人和更多的跨學科的機構進入這個行業,以及工廠之間相互滲透,原來對于光伏產業的理解已經過于狹隘了。我將光伏行業歸類為:產業制造端,系統應用端和金融投資端三個部分。
其中產品制造端包含了光伏產品的生產性企業,比如整個核心產品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的整個產業鏈,包含協鑫,晶澳,阿特斯,天合等傳統的核心產品生產企業,也包含發電系統所需要的逆變器生產企業,如:華為,合肥陽光,科士達,錦浪等新的和舊的還有即將進入的核心電氣部件生產商,還包含陽光電纜,南平電纜,等等各地大大小小的品牌和非品牌的電纜制造商,還有如雨后春筍般矗立起來的支架生產企業,另外還有配電箱,電氣開關,螺絲,螺母等制造型企業。光伏行業產品制造端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實際上也是中國生產型企業所共有的特點,產品結構單一,產品同質性強,產能擴張能力迅速,周期性強的特點。目前產品制造端聚合著光伏行業最大的一些企業,也成為很多人看待光伏行業興衰的一個標準,實際上這對于整個光伏行業來說,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系統應用端則包含著目前各地政府,各種有著深厚人脈的群體所聚集的地方,他與傳統行業和各種機構緊密結合,主要包括光伏發電系統的開發,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包含設計,采購,建設,監理),系統后續服務(包含系統檢測,系統分析,系統維護)。
光伏發電系統的開發,包括地面電站和屋頂分布式開發的人員,從業人員五花八門,有制造端培養出來的以技術為主的開發人員,也有傳統行業帶著雄厚資本的投資機構人員,也有政府退下來的干部,甚至還有曾經從事微商和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隨著家用光伏發電系統的逐漸發展,光伏發電系統的銷售人員將會再進一步大幅增加。
光伏發電系統的售后服務則在目前仍然有著巨大的空間,并且隨著系統小型化的發展,系統發電質量檢測,系統發電量預測,系統監控和維護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也將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員從事這個方面的工作,電工和巡檢人員,以及系統故障識別等還有著大量的需求。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5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712萬千瓦,分布式606萬千瓦,年發電量392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0.7%,預計2016年全國光伏裝機總量為25GW,預計2016年光伏年發電量將達到全社會用電量1%。如果按照光伏發電量占到總用電量8%的目標來計算,中國光伏的裝機總量將需要達到500GW的裝機規模。總投資需求為2.5萬億元,隨著光伏電力價格的進一步降低,光伏行業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個人對于整個光伏行業的后續發展的看法如下:
1、 生產制造端將延續供過于求的狀態,隨著市場認可度的改變,將加速制造端整合,標準化產品自動化程度和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小型工廠將向個性化定制服務轉移。
2、 系統應用端將由品牌供應商和各種中小系統安裝商并存的結局,地方化和終端化發展越來越明顯。系統質量評測和售后服務體系將開始往金融服務業轉移。
3、 針對光伏電力產業的金融,保險以及民間投資投資者將越來越多,各種金融創新手段以及金融租賃,設備租賃,抵押,電力交易市場等將不斷興起。
4、 光伏行業的從業人員將會越來越多,預計將會是目前從業人員的5倍數量,光伏發電站小型化將成為趨勢,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光伏行業的從業人員主要將是系統開發,設計,建設,維護,金融服務人員為主。制造端將緊縮,生產從業人員數量減少,技術研發投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