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日本工業價值鏈建設中,都沒有明顯提及關于硬裝備的建設,這是德美日制造強國的工業體系所“不考慮”的內容。“不考慮”的前提是,他們的工業化進程歷經一兩百年的建設都已經完成,工業化已經是成熟且“Ready”的狀態。但是對我國來說,工業化的建設進程仍然在路上,有很多企業甚至連成熟的工藝流程都沒有搞定。這就是兩化融合過程中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國情與“中國特色”。
相信制造業內很多人都看過一個流傳很廣的微信帖子,“精密減速機:日本人說跪,全球機器人沒有幾個能站著…”。這篇文章提到的機密減速機,就是機器人上的關鍵核心傳力機構——精密減速器。全世界絕大部分機器人關節所用到的精密減速器都是日本生產的。另外一個視頻在業界影響也很大,就是那個摩擦力極小、稍一撥動就長時間旋轉的精密軸承,是德國舍弗勒軸承集團公司的產品。諸如這些關鍵的精密部件,即使把設計圖紙給了某些國企/民企,可能也未必能做得出來同樣高精尖的產品。差距是多方面的。因此,盡管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門類最全的工業品生產體系,但是中國制造尚做不出來或者做不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硬裝備還有很多,諸如:
1、傳感器——適用于各種特殊工況條件的傳感器;
2、機器人/機械手——相互引導、移動協同、認知化的機器人;
3、高端裝備——高端數控機床、晶片制造微縮影設備、特種裝備等;
4、電子器件——各種嵌入式硬件、神經突觸芯片、專用微處理器、高端數顯設備等;
5、精密儀器——特種測試儀器、數字照相機等;
6、關鍵部件——精密減速機、精密軸承等;
7、高端材料——特種材料、復合材料、智能材料等。
限于篇幅,筆者不予贅述。總而言之,我們在工業化的硬裝備方面還差一個萬里長征要走。
軟件搞得再好,C端再發達,沒有硬設備作為執行器在物理世界來實現產品功能,終究是一場空。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vgsue1l1h31.html
拷貝地址上一篇:醫療機器人深受資本青睞 2021年銷售額達48億美元
下一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是互益的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加快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周少清指出,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結構和供給側方面。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工業設計這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已經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并理應受到重視
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關鍵歷史時期,準確把握兩化融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持續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發展,對于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先機,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意義重大。
“中國制造”不像我們想象那么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制造業還沒有升級,但制造業者卻已開始撤離。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站出來說了真話。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還處于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
當今世界,制造業分工格局與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變革,比較優勢的動態調整加速了全球制造業的變局,外部經濟形勢的變化讓我們必須正視問題、補齊短板,能否抓住新時期的新機遇成為制造強國。
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是其中一種實現中國制造能走向世界頂端的方法。
制造業正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工業基礎能力直接決定著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是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制造強國建設第一個10年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夯實基礎、縮小差距,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增強產品競爭
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2015上海工博會)3日在上海開幕。本屆工博會集中展示了一批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試點”,集中體現了國內外高端制造“跨界、協同、融合、創新”趨勢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新成果,為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魏德米勒作為行業先鋒,在單對以太網發展中做了哪些積極努力和貢獻,以及魏德米勒為此開發的新型單對以太網連接器——為物聯網和工業4.0應用而生的理想工具。
10月18日,亞太工業領域盛會2023新加坡工業博覽會(ITAP)隆重開幕,新加坡作為輻射東南亞和海外其余地區的中樞,熾橙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打造數智引擎,驅動工業生產”的使命,以“賦能產業數字化最后一公里”為目標,助力傳統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邁入工業4.0的大門。
隨著工廠聯接設備的數量逐漸增加,工廠規模無論大小都須順應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工業4.0正在促使這一數字化的進程快速推進。時間就是金錢。在機柜建造中,安裝工作必須更快地完成,與此同時,聯接應可靠、安全且易于維護。魏德米勒創新的 SNAP IN 鼠籠式聯接技術,很好的滿足上述需求,并能夠易如反掌地完成安裝和維護工作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海洲刀具已被認定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中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企業。在此過程中,希望ANCA能夠繼續研發和制造出更智能、更精準的刀具生產設備,助力刀具生產企業早日實現工業4.0。
伴隨工業4.0的到來及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在現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檢測、檢驗、質量品控等環節,已經廣泛地使用機器視覺技術,昂視致力于幫助各行各業從制造邁向“智造”,無懼時代變革,為企業提供質量穩定、效率大增、安全可靠的生產方式,最終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制造。
伴隨工業4.0的到來及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在現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檢測、檢驗、質量品控等環節,已經廣泛地使用機器視覺技術,昂視致力于幫助各行各業從制造邁向“智造”,無懼時代變革,為企業提供質量穩定、效率大增、安全可靠的生產方式,最終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制造。
工業互聯網作為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已成為一種發展新趨勢。順應發展大勢,華北工控推出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應用的嵌入式產品方案,例如支持12/13/14代Intel Core處理器的準系統BIS-6960P-A10TW。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賦能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聚焦工業互聯網發展熱潮,華北工控持續嵌入式計算機產品的創新研發。處理器,接口,
工控機作為各行業實現關鍵任務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角色,其技術創新與升級也是必然趨勢。華北工控順應發展大勢,推出了適用于高效處理和泛在連接的桌面型工控機BIS-6690P-B10,憑借強大的數據運輸、存儲、圖像處理能力、豐富的功能接口和工業級堅固耐用等技術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互聯網、視頻監控、智能電網
華北工控一直致力于為多行業領域客戶提供X86架構和ARM架構多樣化嵌入式主板、嵌入式準系統/整機和工業平板電腦產品及服務。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12/13/14代Intel Core處理的嵌入式主板ATX-6152完全適用。嵌入式AI主板,
華北工控一直致力于為多行業領域客戶提供X86架構和ARM架構多樣化嵌入式主板、嵌入式準系統/整機和工業平板電腦產品及服務。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12/13/14代Intel Core處理的嵌入式主板ATX-6152完全適用。嵌入式AI主板,
華北工控一直致力于為多行業領域客戶提供X86架構和ARM架構多樣化嵌入式主板、嵌入式準系統/整機和工業平板電腦產品及服務。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12/13/14代Intel Core處理的嵌入式主板ATX-6152完全適用。嵌入式AI主板,
亭江新材積極響應國家關于“5G+工業互聯網”的政策號召,并在2023年2月底先行一步,正式啟動MOM智能工廠項目。
導覽機器人已在科技館、會展中心、大型商場、銀行/政務服務廳、景區等多場景應用落地,華北工控EMB-3112主板支持Intel ? Elkhart Lake平臺處理器,提供良好的計算與圖形性能、豐富的I/O功能接口和工業級高可靠性,適用于智能機器人控制、工業互聯網等需要實時響應、多重擴展的場景應用。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