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大量進口傳感設備營造出的繁榮景象只是暫時的,背后的安全隱患難以消除。就像業界當年為克服對進口芯片的依賴而奮起研究“中國芯”一樣,現在傳感器產業也亟待一場“中國制造”的洗禮。MEMS傳感器面對的征程最艱難也最漫長。
時至今日,物聯網早已不是單純為刺激經濟增長而被臨危受命的邊緣技術,而成為人類開創未來的重要支撐,將變得如同互聯網一般不可或缺。雖然總體而言,我國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還是暗藏不少問題與短板。近日,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發布《2016-2017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我國傳感器產品種類齊全的企業當前占比不足3%。
傳感器是物聯網網絡架構的基礎設備,居于產業鏈的最底層。若是根基不牢,則物聯網這座大廈就難以拔地而起。依賴大量進口傳感設備營造出的繁榮景象只是暫時的,背后的安全隱患難以消除。就像業界當年為克服對進口芯片的依賴而奮起研究“中國芯”一樣,現在傳感器產業也亟待一場“中國制造”的洗禮。
在我國的傳感器短板中,又以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為最大缺口:長期以來,我國MEMS傳感器幾乎全部來自海外。MEMS傳感器對各種傳感裝置的微型化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廣泛應用于衛星、運載火箭、航空航天設備、飛機、汽車、醫療、機器人、環境監測、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如果我國不能掌握MEMS傳感器的制造技術并主導其生產,無疑將阻礙本土物聯網產業前進的步伐。
巨大的缺口也就意味著廣闊的上升空間。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MEMS傳感器產業初現轉機,包含研發、設計、代工、封測、應用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但是與歐美的同行相比,國產MEMS傳感器的市場競爭力還很薄弱。為了加速趕上乃至超越進口產品,業界還需從這些方面努力:
第一,加大本土高級研發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積極引進有豐富經驗的MEMS工程師,做好基礎研究工作。針對MEMS傳感器開發耗資多、耗時長的特點,企業與高校應加強合作,優勢互補,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第二,政府相關部門可優先扶持重點企業,加速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MEMS傳感器本土制造商,先在國際市場占下一席之地,以此為基礎拉動整個產業發展。
第三,針對MEMS傳感器的價格與產品的重要性及開發難度不成正比、采購商壓價嚴重、制造商盈利困難的現狀,國家相關部門可出臺政策予以適當的宏觀調控,為生產企業爭取更多可持續發展空間。
在國產物聯網傳感器的崛起之路上,MEMS傳感器面對的征程最艱難也最漫長。它的成長必能為整個產業提供切實的驅動力和發展經驗,更將提振產業前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