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一批重大標志性的項目和工程陸續落地,制造強國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一批重大標志性的項目和工程陸續落地,制造強國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據苗圩介紹,在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現已建成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還培育了48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形成了以國家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大飛機、集成電路、新材料、飛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5G、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也取得積極成效。
在工業強基工程方面,去年國家支持了331個重點項目,高速動車齒輪傳動系統、核發電系統所用的泵用密封件等重點領域“卡脖子”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428個智能制造的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206個項目進行了試點示范,發布了22項智能制造的國家標準,初步建成了一批數字化的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綠色發展工程方面,工信部支持了225個重大綠色制造的項目,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在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方面,去年取得了重大的技術成果,C919大型客機成功實現了首飛,AG600水陸兩棲飛機去年年底成功實現了首飛。此外,時速超過350公里中國標準的動車組,“藍鯨一號”等一批高端創新的成果也不斷涌現。
苗圩表示,2018年工信部將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深入地實施好五大工程;二是創建“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級示范區;三是培育若干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四是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平臺培育、百萬工業企業“上云”等工程;五是提升制造業的供給體系質量,落實好今年鋼鐵去產能的任務,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六是優化制造業的發展環境,特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的成本等等。(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汽車線束、家電制造與工業自動化領域,端子壓接質量與模具交付效率長期是工程師的“心頭刺”。如今,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TE)重磅推出的致聯(Zylian)系列壓接模具 ,為中國客戶精準破局!設計,
本周,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自動化,
華北工控致力于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工控機產品研發與制造,基于瑞芯微旗艦級AIoT芯片RK3588推出工業平板電腦PPC-3156QAR,專為醫用影像終端和醫用自助終端等對CPU/GPU性能、人機交互能力、功耗與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域而設計。醫療,接口,
在政策利好支持和技術升級驅動的背景下,工業設備更新換代不斷提速。搶抓市場機遇,華北工控新推出工業整機BIS-6960M-A10FI,采用Intel 8代9代Core處理器和Intel Q470芯片組,豐富接口配置,堅固耐用,是助力工業設備實現數字化協同、智能化升級的“利器”。
本周及近期(大致涵蓋7月初至7月下旬),中國工業科技領域熱點頻出,一系列展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共同勾勒出行業蓬勃發展的最新圖景。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
想象一下,當綠色工廠遇上智算轉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是痛點的集中爆發,還是新機遇的悄然來臨?工業,系統,互聯網,網絡,
本周,工業制造與前沿科技領域亮點頻現,從國家政策導向到企業技術突破,再到行業展會活動,共同勾勒出產業發展的最新圖景。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化,
在工業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生產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企業對高效、精準、可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需求愈發強烈,這不僅關乎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更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但長期以來,高端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市場被國外品牌牢牢占據,國內企業在技術引進、成本把控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面臨
7月23日下午,第19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以網絡大會形式在線召開,主題為“共迎網絡新時代 共創產業新未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通過視頻方式為大會開幕式致辭。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要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重大需求,推進各行業各領域知識和技術的軟件化,重點是強化軟件定義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的推廣,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互利共贏、開放合作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堅持的根本原則,中國制造業不會對外企設不公平障礙。”2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
在3月26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做演講時表示,為營造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我國將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實施有利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全面實施人才強國的戰略,為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
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最終目標: 對于制造業升級的路徑,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首先是要自動化。在自動化的基礎上要做到數字化,即生產設備、生產管理數字化。然后再把設備和設備之間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即網絡化。最后做到智能化,就是加入一些人工智能。
工信部部長苗圩26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5G、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在1月13日的第九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再工業化”戰略已經成為全球多國的趨勢,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雙向擠壓”的競爭態勢,在此過程中,國內一些觀點把工業化等同于耗能污染、產能過剩,設想用服務業的發展來代替制造業的發展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或者把制造業與產業結構升級、培育新動能對
2018年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第九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做上述表示。苗圩舉例稱,在發達國家里,美國發布了《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提出了工業4.0,日本啟動了“再興戰略”,法國頒布了《新工業法國》,英國實施高價值制造戰略等等。與此同時,其他新興的經濟體,也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進程,試圖
2018年4月9日上午,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以下簡稱“電博會“)開幕式在深圳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出席開幕式、致辭,并宣布第六屆電博會開幕。
2018年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啟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系列調研,赴中關村創業園、智造大街、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力行節能環保、蘭光創新科技、索為系統等單位,圍繞制造業“雙創”、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主題開展深入調研活動。
2015年~2017年,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多項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制定基礎共性標準草案27項。在項目執行期間,儀綜所技術團隊走訪調研了國內外近百家制造企業,同時與國內外技術團體、標準化組織、著名公司的技術專家交流探討。
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12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精神,加快推進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組建工作,2011年7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了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籌備工作會議。會議由稀土辦公室主任賈銀松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長陳燕海在會上通報了各部門貫徹落實
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相關主管部門正在加快醞釀出臺對工業互聯網的新一輪政策支持,加大行業應用賦能、區域落地推廣力度。在這一背景下,輕工、能源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提速,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加快布局,超百個平臺逐鹿萬億級市場。
頂層設計:解讀數字化工廠頂層設計與規劃。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顧客對產品外形和表面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拋光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工業及民用產品上。采用新型的機器人拋光系統要比普通手工拋光更能保證加工精度,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工人工作環境得到改善,同時為復雜空間曲面的加工開辟了一條更先進的途徑。
在近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核電前沿高峰論壇暨中國國際核電技術和裝備合作論壇上,與會專家也對中國核電未來的發展滿懷信心。“中國核電要想加速‘出海’,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大家協同一致走出去。”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副會長田力這樣表示。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企業研發與產業化的資金支持力度,搭建產需對接平臺,培育產業推廣示范基地,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和重要環節,促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