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稱作人工智能發展的“應用元年”。這一年,不管是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無人超市開店,還是自動駕駛汽車不斷“上路”,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日常新聞的主角。不過,人工智能要真正走進日常生活,似乎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稱作人工智能發展的“應用元年”。這一年,不管是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無人超市開店,還是自動駕駛汽車不斷“上路”,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日常新聞的主角。不過,人工智能要真正走進日常生活,似乎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告別2017“應用元年”,今年的人工智能能否再往前走一步,迎來產業爆發?
前不久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的一場活動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提到一個新概念:人工智能2.0。他說,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驅動新科技革命和新工業革命的強大引擎,正在走向2.0,即基于重大變化的信息新環境和發展新目標的人工智能,可被稱為新一代人工智能。
這背后,既有互聯網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傳感網的滲透、大數據的涌現和網上社區等新的信息環境興起,也有智能城市、經濟、制造、醫療、家居、駕駛等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的誕生。
相應地,政府層面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落地的政策。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同年11月召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志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也正是在這次會上,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公布,入選者分別是依托百度建設的“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建設的“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建設的“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以及依托科大訊飛建設的“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這被不少人認為是我國在人工智能2.0時代的最新一次創新布局,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引擎已經“點燃”——這項以計算能力為主導的創新技術,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精深科技,而是正在走向現代生活,和傳統產業擦出火花,并有望成為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服務能力的有效手段。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這次會上表示,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實施上,要強化企業主體和市場主導,突出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行業產品標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要大規模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領帶動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
事實上,不少科技領軍企業早已開始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實踐。以阿里云建設的“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為例,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對外發布的“城市大腦”計劃,就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高效調配城市電子公共設施,時隔一年,該市交出周年答卷——
在人工智能“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的1年里,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而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比過去縮短一半。
如今這項技術也已走出國門。1月29日,馬來西亞宣布引入阿里云“城市大腦”,在該項目實施第一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將應用到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通過紅綠燈動態調節加快車輛通行速度、緩解擁堵。出現突發狀況時,人工智能還可調控交通狀況,為應急車輛開辟“綠色通道”。
人工智能專家、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過去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從而引發經濟和社會變革,如今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他說,人工智能將擁有比互聯網更大的技術紅利,同樣要深入到第一和第二產業中去,而與國外相比,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空間更大。
在他看來,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得益于強大的底層基礎設施、半導體、芯片研發,以及良好的軟件生態。比如英偉達驅動的GPU體系,英特爾的可編程芯片等,都在全球的人工智能產業中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國基礎研發人才薄弱,軟件生態也比較脆弱。但是,胡曉明說,中國的優勢在于,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走出實驗室,在城市、工業、零售以及金融、汽車、家庭等垂直行業領域進行“實踐”,種種數據表明,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生產應用上要“略勝一籌”。
潘云鶴說,要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態度來看待人工智能的發展。說到底,人工智能是人與人之間的智力競賽,不是人與機器之間的競賽——在人工智能環境下,不會失去一些職業,只是改變一些職業。他說,尤其是今天發達國家都在搶先人工智能布局的情況下,中國要做領跑者,不做跟跑者。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o0bkuq2tg4m2.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周,全球科技與產業界熱點頻現,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涌現出多項重要進展、行業活動及政策導向。從國際舞臺的達沃斯論壇,到國內各地的產業落地與技術研發,無不彰顯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蓬勃生機。智能制造,智能化,
廬山市城區雨污分流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孕育而生的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對城市雨污分流管網改造、控排區整治、錯接治理以及非開挖修復實現城市水環境提升。在這項總投資達8億元的民生工程背后,隱藏著一個關鍵技術支撐點: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作為物聯網智慧水務領域的領先服務商,昆侖海岸將為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熱點頻現,多項重要會議、技術發布及產業政策動態集中呈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蓬勃圖景。機器視覺,
近日,豐田集團旗下五家公司——株式會社愛信、株式會社電裝、豐田通商株式會社、豐田汽車株式會社、Woven by Toyota株式會社(以下簡稱“豐田集團五家公司”)聯合宣布,正式成立“豐田軟件學院(Toyota Software Academy)”,旨在系統化培養AI與軟件人才。人工智能,應用,人才培養,智能化,加速器,
本周,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能源轉型及智能制造等領域迎來多項重要進展與熱點事件,展覽盛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交織,共同繪制出產業蓬勃發展的畫卷。機器人,
臺達于2025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5),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 Greening Intelligence”為主題,為AI時代提供可持續解方。此次首度亮相為邊緣計算設計的AI集裝箱式數據中心方案,整合電源、散熱及IT 設備于20英尺集裝箱,以實機展示吸引眾多專業人士目光。因應AI運算高功率的趨勢,人工智能,智能化,
本周,全球科技產業繼續保持活躍態勢,半導體、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迎來多項重要進展和行業盛會。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產業發展圖景。
過去一周(圍繞5月8日至5月15日),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及半導體等領域涌現出多項重要進展和行業動態,政策層面也持續發力,共同勾勒出中國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人機圍棋大戰落幕,阿爾法狗(AlphaGo)四比一取勝李世石。人工智能進化的速度實在太快。19年前,深藍打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斯,當時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專業棋手,都認為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依然沒有能力取得突破。但這一次,阿爾法狗的表現讓世人刮目相看。從人工智能發展看制造業創新變局,人工智能究竟是威脅還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