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AI領域的創業公司,還是大公司,能夠獲取頂級AI人才并且有人才的持續輸送能力十分重要。而在搶人層面,初創公司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由于算法突破、政策支持、資本蜂擁,人工智能行業在2017年迎來跨步發展,AI創業公司不斷涌現。但眼下專業人才的稀缺,已經成為阻礙AI創業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人才短缺幾乎是所有AI初創公司面臨的挑戰
2017年12月初,騰訊研究院聯合BOSS直聘發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顯示,全球AI領域人才約30萬,而市場需求在百萬量級。全球共有三百多所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供給AI領域的畢業生約為2萬人,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在這種供需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創業公司、巨頭公司間的人才拼搶日益激烈。用人單位為招募人才,甚至動輒付出年薪百萬的代價。對創業公司來說,該如何發展自身優勢,吸納更多的AI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產業爆發 培養體系不完善下的人才荒
“由于過去缺乏足夠的存量企業和教學資源,導致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現有的人才儲備不足?!鄙虾?a href=http://m.xznet110.com/industry/traffic.html style="color:#00719d;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arget="_blank">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自富指出,盡管這一新興產業出現人才缺口屬正?,F象,但它反映出我國高新技術人才培養機制的深層次問題。
消費互聯網創業是“英雄不問出處”,人才只要對產品有洞察力、對商業模式有所思考,就可以創業。但AI創業的技術性門檻較高,人才來源也會相對集中,大多來自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方面的頂尖院校。
在全球范圍內,設立AI專業系統化進行人才培訓的院校并不多。在十年、二十年前,人工智能甚至是很相當冷門的專業。即使有人學AI的細分方向,畢業后也大多選擇了轉行。
“這是由于AI技術在2013年以前是達不到實用指標的,所以很多AI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就轉行做搜索、推薦等,留在視覺、語音等AI相關行業的人非常少。這也導致了現在,很難直接找到已經有工作經驗的AI人才。”深鑒科技CEO姚頌認為,原有的人才儲備數量遠遠不能滿足AI產業爆發后的需求。
事實上,除了高校培養體系的不夠完善,AI人才缺乏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相關產業基礎的相對薄弱。
“在國內,完整做過一整款處理器芯片的架構師屈指可數。但在美國的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中,可以找到不少這方面的人才。”在姚頌看來,中國進入行業相對較晚,能挖人才的池子也就比較淺。
那么,哪類的AI人才最為稀缺?順為資本執行董事孟醒把AI的人才梯隊分三批。第一梯隊是最強的算法科學家,他們自己做框架和前沿性研究,這類人在全球范圍類也是非常少的。
第二批人才或許還不能獨創框架,但能夠在比較流行的框架上去做適配、改進,為項目做定制化的調整,這類人由于不斷訓練而逐漸開始增多。
第三批是完全基于已有的框架進行參數的調整的人才,這類人相對較多。許多以前不是AI行業的人,能夠通過公開課或培訓很快上手。
由此可見,目前AI領域最缺乏的是有創新性的算法科學家。他們是在最上層去解決根本性問題的人,學術界、產業界都在大量的爭搶。另外,隨著AI創業向落地應用的方向轉變,能夠同時理解應用需求邊界和科技能力邊界的AI產品經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