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肥市經信委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強化擔當、奮發作為、突出重點,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促進重點產業做大做強、倡導全社會節能、加大中小微企業支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肥市經信委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強化擔當、奮發作為、突出重點,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促進重點產業做大做強、倡導全社會節能、加大中小微企業支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躋身制造業“國家隊”,為合肥“打CALL”
4月17日,合肥成功獲批 “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正式成為制造業“國家隊”成員。合肥的入選實現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實現自身發展的統一。作為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獲批意義重大,對企業更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國家工信部明確,現有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化解產能過剩等政策和專項資金都將優先支持試點示范城市。這既是國家和省賦予合肥探索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重大使命,也是合肥借勢推進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為抓實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領導小組,聯合印發了《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2017-2019年)》。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獲全省系統考核“一等獎第一名”
2017年,全市256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9.4%,工業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9。全部工業對GDP貢獻達46.3%,同比提升3.8個百分點,工業主動力作用進一步凸顯。2018年2月7日公布的2017年度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綜合評價情況通報中,合肥市經信委獲評一等獎第一名。綜合評價內容包括經濟運行、民營經濟、兩化融合、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工作評價等六大類15項指標,體現了我市經信系統的全面工作能力和水平。
首現500億“能級”企業,中堅力量撐起合肥工業新高度
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明顯。2017年,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1137戶,同比增加40戶,億元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對工業增長貢獻達到116.1%。聯寶電子、京東方、合力、陽光電源等企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1.4%、32.8%、39%、36.1%。聯寶電子成為合肥首家規模超500億元的單體企業,連續三年蟬聯安徽第一大進出口企業;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京東方10.5代線投產,引領全球電視面板業快速進入8K時代,讓中國成為顯示產業全球領跑者,合肥也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 晶圓集成項目成功量產,打破國產面板芯片幾乎全靠進口的局面,實現了“中國芯”合肥造;華米科技在2017年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
工業投資持續發力,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貢獻近“九成”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356.5億元,同比增長12.6%,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貢獻率達87.8%,增幅高于全社會固投7.6個百分點。其中億元以上項目投資超全市工業投資的50%,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近六成。京東方10.5代線、康寧液晶玻璃基板、晶合12吋晶圓等項目已部分竣工投產;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長鑫12吋存儲晶圓等項目快速推進;大陸馬牌輪胎四期、長安汽車二期、通威年產2.3G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等項目正全力落實開工前期工作。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為合肥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增添了新動能。
入選“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工業品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12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名單”,合肥市再次榮膺“國家級”。作為主要指標占全市半壁江山的消費品工業,合肥在食品、輕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消費電子等產業,培育了恰恰、豐樂、惠而浦、美菱、聯合利華、安利股份、美亞光電、同路生物、聯寶電子、華米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現已擁有超千戶規上消費品工業企業。躋身國家示范,讓合肥的消費品工業走進全國視野。合肥正在以“增品種”滿足多樣化消費新需求,以“提品質”促進有效供給能力提升,以“創品牌”樹立合肥制造良好形象,成為全國重要的消費品工業集聚地。
新型制造快速壯大,為產業轉型再“賦能”
2017年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持續加快,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64%,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長11.6%,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為78.1%。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分別達56.1%和32.8%,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6.4%。以高端、智能、綠色、精品、服務型制造為重點的“五大制造”蓬勃發展,共有12類90個企業(項目、產品),入選國家各類先進制造試點示范等。家電“四大件”產量突破7000萬臺(套)。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高端工業品均保持30%以上增長,液晶顯示屏、筆記本電腦、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分別占全國行業總產量的8.5%、5.2%、8%。
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成為“合肥制造”新名片
涌現出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以及長期專注行業細分市場的“單項冠軍”、“隱形冠軍”,讓“合肥制造”在“中國制造”舞臺上嶄露頭角。2017年,全市共有兩批次5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占全省入選總數的56%。其中中建材(合肥)粉體科技、安利股份入選示范企業;長源液壓、陽光電源、安徽合力入選培育企業,進一步提升了“合肥制造”影響力和美譽度。更多中小制造業企業專注于細分產品領域精耕細作,萬朗磁塑、安信通用閥片、巨一自動化、博一流體等一批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已經或正在成為行業“隱形冠軍”,帶領“合肥制造”走向世界。
去“衙門作風”去“官腔”,服務企業不要“儀式感”要“獲得感”
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要求機關干部不在辦公室等問題送上門,主動去企業發現問題,把去“衙門作風”、去“官腔”作為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關鍵,把經信委服務企業的金字招牌“擦亮”。在全市率先開展 “接地氣、駐企業、赴一線”活動,為踐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積累了一線工作經驗。全面落實“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送政策進企進園”、“制造強省建設系列政策進萬企”等專項活動部署,累計走訪企業2182戶(次),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超200項,涵蓋項目申報、產銷銜接、政策兌現、用工融資、證件辦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在工業企業中反響強烈。
政策服務全覆蓋,工業企業共享13億“紅包”
為我市476個企業(項目)爭取到3.94億元年度“制造強省”建設資金,項目數和獎補資金占全省的18.4%和19.1%,較2016年分別提升4個和6.8個百分點。積極對接中央、省政策熱點及省政府制造強省等“4個10條”,按照錯位扶持、協同發力、共同支持的政策思路,突出我市重點工作,堅持向智能化改造、綠色發展、企業技術創新、小微企業融資等方面持續發力。年內先后組織5批次市級工業政策資金申報工作,兌現資金8.78億元,受惠企業853戶(次)。集中開展系列政策宣貫活動,覆蓋全部規上工業企業,其中政策解讀專場30多場,編制印發《2017年新型工業化政策匯編》4000余本。
減費降稅,涉企收費“瘦身”90億
圍繞增效益、降成本這條主線,抓好省市降成本20條、10條等政策落地,全年共減輕企業各類負擔92.8億元,同比增長37%。涉企收費項目繼續“減”,動態調整涉企收費清單,全市涉企收費項目總數由77項調整為58項。營改增試點繼續“推”,全年營改增行業直接減稅24.54億元,原增值稅行業和“3+7”行業新增加進項抵扣46.44億元。資源性產品價格繼續“降”。報經省物價局同意,降低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價格0.0135元/kwh,年減輕企業負擔8370萬元,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下調0.10元/立方米,年減輕企業燃氣成本支出約5000萬元。下調車用天然氣銷售價格0.14元/立方米,年減輕交通運輸企業燃氣成本支出3300萬元以上。以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中國聲谷”發出強國之聲,向世界級產業集群邁進
2017年,在省政府新出臺的《支持中國聲谷建設若干政策》支持下,“中國聲谷”正瞄準原始技術創新、產業集聚、應用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全年“中國聲谷”基地產值達510億元,成為國內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成功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國聲谷”加速集聚發展,入駐包括科大訊飛、科大國創、華米科技、科大國盾等170多家企業,從業人員超6萬,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龍頭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科大訊飛獲批建設首批四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以及認知智能領域第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訊飛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現已擁有45萬開發者團隊,日處理交互信息40億人次。2017年12月,工信部部署合肥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區·智能語音),先行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為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探索積累經驗。
“借光”奮進,光伏應用優化全市能源供需結構
2017年,全市光伏及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累計并網各類光伏電站突破1.3萬個、裝機規模超過1.7GW,列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太陽能電池產量突破750萬千瓦時、增長35.8%。通威太陽能年產2.3GW高效晶硅電池等重點項目落地,全球最大的全氧燃燒單體光伏玻璃生產基地——彩虹合肥項目正式投產。5戶企業列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公告名單,10戶企業產品獲光伏領跑者先進技術認證,15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年內新增光伏發電超10億千瓦時,累計發電15.5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6萬噸。夏季持續高溫天氣期間,已并網光伏電站最大發電出力達70.3萬千瓦,占夏季最大用電負荷的10.4%,光伏產業對全社會能源結構優化成效顯著。
制造業創新能力增強,兩個中心“數一數二”
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總數列全國省會城市第1、第2,各類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市級以上技術中心492家、工業設計中心266家,其中國家級分別為39家、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數占全省總數43%,已有數字化精密鑄造、高安全動力電池、腫瘤精準治療產品等3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等2家省級制造業創新培育中心。抓好“三品”質量管理工作,全年492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開發新產品3648個,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規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的四分之一;新增國際QC小組1個,國家級QC小組7個、國家級星級現場2個;新增省質量獎23個、省級QC小組66個、安徽精品30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成為工業企業普遍共識。
全面推行智能制造,企業嘗鮮“工業4.0”
全面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實施智能制造“萬千百”、“機器換人”、 “兩化融合”貫標達標等工程,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占全國的4.4%,2個項目入選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示范、2戶企業入選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4戶企業獲得國家智能制造專項3840萬元。累計建成41家智能工廠、320個數字化車間,其中4個智能工廠、17個數字化車間獲省認定、領跑全省,涌現出萬力輪胎、客來福家居、奧瑞數控等一批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領軍企業。2017年底,市經信委牽頭編制的《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建設實施指南》(DB34/T 3052-2017)成功獲批省級地方標準,成為全國首家智能制造地標,讓工業企業智能制造體系架構設計等有標可依。連續三年組織第三方企業信息化服務機構,為600余家企業免費提供智能化改造頂層設計和診斷服務,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推廣的標志性成果。
順利完成全社會節能目標,綠色產品占全國總數1/4
順利完成全社會節能“一票否決”目標,超額完成工業能耗下降目標。完成工業企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城市樓宇能耗在線監測平臺一期工程建設,首批62家重點用能單位納入監測范圍。舉辦合肥市節能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讓活動觸發心動,心動轉化為環保行動,在全社會形成合理消費與低碳環保的社會新風尚。在工業行業實施更高標準、更大范圍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建立嚴厲打擊取締“地條鋼”工作長效機制。落實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部署,示范工作起步早、見效快。5家企業的63種產品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名單,占全國入選產品總數的25.6%。陽光電源、京東方、安利股份、美菱股份等4戶企業成功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5戶企業成為省級“綠色工廠”。組織實施25個市級年度重點節能技改(工業節水)項目,實現節能量3.47萬噸標準煤、節水量79.94萬立方米。
主城區無線網絡全覆蓋,I-Hefei成為市民上網“神器”
扎實推進“寬帶中國”示范城市、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市、“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扎實推進城市無線WIFI、農村光纖到村等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要求,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2.3萬個無線熱點,完成政務大廳、公園景點、公立醫院候診區等五大類重要公共場所無線網絡的免費接入,全國首創市級統一“無線局域網安全認證管理平臺”,通過統一入口、統一認證和統一管理,實現跨區域無縫漫游,實現十萬級以上用戶并發認證和百萬級用戶同時在線上網。“無線局域網安全認證管理平臺”注冊用戶達145萬余,累計提供超3千萬次免費上網服務,初步建成基于公共無線網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完成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市建設任務,全市行政村光纖全覆蓋且寬帶接入能力達12Mbps以上。
謀劃早調度精,全市電網打贏60年一遇“高溫保衛戰”
提前高規格規劃電網項目,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新增1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建4條500千伏線路,全市電網實現從220千伏向500千伏環網的跨越式提升,主網架供電能力較2016年提升20%以上。2017年,全市電網經歷近60年一遇的高溫災害天氣,日用電量、日用電負荷屢刷歷史新高,多次處于負荷臨界點。啟動IV級有序用電方案并確保落實,發揚“繡花”精神,有效緩解變壓器、線路重載問題,平穩度過夏冬兩季用電高峰。發揮政策資金引導作用,通過省市3000余萬獎勵資金帶動, 101戶企業搭建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并接入省監測系統,工業企業智能化用電水平和需求響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1+13+X”核心平臺建成運行,中小企業也有“大”發展
蟬聯省委省政府年度“全省發展民營經濟考核”第一名。整合現行各類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條款,提請市政府修訂出臺《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實施細則。全市小微雙創“1+13+X”核心樞紐平臺全面建成并完成上線運行,同時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完成9家窗口平臺和11家專業化平臺入庫。全力破解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瓶頸,向在肥金融和擔保機構推介1000余戶有融資需求的優質小微企業,為352戶(次)困難企業落實貸款32.54億元,為263戶企業給予貸款貼息5886萬元。加快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工程,新增5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2.4%,同比提升2.7個百分點。現擁有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4個,省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28個。
高規格專業化,制造業盛會“紛至沓來”
全力承辦第十一屆中國(合肥)國際家用電器暨消費電子博覽會、2017(合肥)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等“產業盛會”,讓市民在家門口與“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親密接觸。其中,第十一屆家博會繼續保持“國家級”規格,由工信部、中國貿促會、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展會通過與工信部、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合作,開展多項權威發布,特別是工信部已連續六年在家博會唯一官方發布家電“能效之星”產品評價結果;展會吸引國內外420余家企業參展,超過1萬名業內人士參加13場主題活動,近20萬國內外人士參與;展會總面積6萬平方米,特裝展位85個,阿里巴巴、格力、海爾、海信、澳柯瑪、美的、TCL、創維、美菱、惠而浦、尊貴、科大訊飛、志高、京東方、榮事達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悉數登場。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已連續舉辦五屆,成功吸引200多家國內新能源及節能汽車產業鏈企業參會,全面展示了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擼起袖子加油干,打造一支更加奮發的經信隊伍
蟬聯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綜合評價一等獎第一名、民營經濟考核第一名,“十二五”節能目標考核第一;市經信委連續獲評市委綜合考核優秀單位、市政府目標管理優秀責任單位等“最高榮譽”。在全市經信系統繼續強化為企服務理念,扎實推進企業經營管理“百千萬”培訓,繼續實施《合肥市優秀企業家培養計劃》、《合肥市中小微企業“百千萬”培訓工程》等,全年累計培訓各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8260人次。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扎實開展 “講重作”專題教育和專題警示教育等活動,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堅持把黨建同各項重點工作相結合,為脫貧攻堅、依法行政、綜治、普法、統戰、雙擁、政務公開、檔案等各項工作的出色完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o0bsah18s7g2.html?WebShieldSessionVerify=fIABMefgS8N2vvrhzs71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SIA上海智能工廠展如期召開,數百家核心企業、超過萬名專業買家都將齊聚一堂,為全世界展示工業領域新時代的全面解決方案。與往年相比,這一次的上海智能工廠展,其規模足有18萬平方米。參展的設備和產品,也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單獨的,而是多維的、全面的。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企業,并將通過其對生產力的貢獻來促進經濟增長。它們還將有助于解決從健康到氣候變化等領域各鐘非常棘手的社會難題。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企業,并將通過其對生產力的貢獻來促進經濟增長。它們還將有助于解決從健康到氣候變化等領域各鐘非常棘手的社會難題。
mes系統,MES系統運營的基礎是企業信息基本單元,如物料、客戶、供應商、價格等基礎信息的管理。
本周議題我們圍繞大陸封測企業的資本擴張周期展開討論,詳細闡述封測企業資本擴張下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受益邏輯。
據廣東省經信委二○一八年第56 號通告,廣東2018年計劃面向全省中小(民營)企業、服務機構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圍繞互聯網+、智能制造、精益生產、轉型升級、投融資、領軍人才、創業創新、服務能力提升等10個專題開展免費培訓。其中,智能制造專題培訓由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承辦,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將協辦佛山及
古有水泊梁山,凡好漢入伙者,須納投名狀以表忠心;今有大連譽洋,企業形象公開征名,以千金誠邀各方英豪來諫!它是譽洋的超級符號,更是企業的品牌代言人,它可愛、靈巧,充滿智慧;披風加身,賦予它更多正能量,愿為中國制造企業革新升級實現更多可能!
企業參觀10人成團,成團可享VIP禮品和餐補,組團達15人以上距離展出地點100公里以內可享專車接送!
從第一季 “魏氏放映廳” 回溯企業 175 年發展脈絡,到第二季 “技術創新” 解碼工業聯接的迭代密碼,我們已帶您走過魏德米勒跨越三個世紀的傳奇歷程。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紡織萌芽,到電氣時代的技術突破,再到數字化浪潮中的創新突圍,每一段故事都銘刻著魏德米勒百年企業的創新DNA。
「魏德米勒 175 周年」百年傳奇有獎問答,挑戰贏好禮!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紡織萌芽,到電氣時代的技術突破,再到數字化浪潮中的創新突圍,每一段故事都銘刻著魏德米勒百年企業的創新DNA。
「魏德米勒 175 周年」百年傳奇有獎問答,挑戰贏好禮!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紡織萌芽,到電氣時代的技術突破,再到數字化浪潮中的創新突圍,每一段故事都銘刻著魏德米勒百年企業的創新DNA。
堡盟以「技術革新者」之姿,攜旗下年度尖端機器視覺與傳感器解決方案空降2025北京機器視覺大會。這不是普通的行業展會,而是一次與工業未來的直接對話!從半導體晶圓檢測的納米級精度,到AI視覺的毫秒級響應,我們將用硬核技術擊穿您對工業視覺的想象天花板。
工業自動化場景中,讓不同設備順暢“對話”是基礎,更是挑戰。Modbus TCP協議因其簡單可靠而被廣泛應用。歐姆龍NJ/NX系列PLC憑借強大的網絡通信能力與靈活配置,支持Modbus TCP 等主流協議,可高效連接各類工業設備,輕松實現對Modbus TCP設備的管理與監控。
在工業視覺領域技術是一段不斷追求持續突破的征程,堡盟今年繼續圍繞視覺領域加速創新,帶來了一款革命性產品——全新QXF系列50 GigE雙頭板級相機!專為尋求強大功能的OEM客戶量身打造,深度集成與項目定制的特性,讓它成為解鎖極致性能的“密鑰”,為眾多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檢測體驗。圖像分析,
醫學影像設備是臨床診療體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得益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醫療需求增長而爆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助力醫學影像設備實現精準診療和實時交互控制,華北工控推出了ARM工業觸控電腦方案。比如搭載瑞芯微RK3588芯片的15.6寸工業觸控電腦PPC-3156QAR。接口,電磁干擾,
19 世紀末魏德米勒一枚按扣式緊固系統,如同工業世界的鑰匙,悄然轉動了工業創新的鎖芯。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首款塑料接線端子C位出道,電氣聯接的世界從此輕裝上陣。這場“材質叛逆”不僅顛覆了行業認知,更讓“技術創新” 深深烙印在魏德米勒的 DNA 中。自動化,齒輪,電源模塊,
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將機器人產業作為下階段支柱產業,將投入20億人民幣,打造機器人產業園,力爭三年內建成全中國一流的“機器人集成應用創新基地”。
今后不僅有服務型機器人,還將有合肥制造的醫療、娛樂等特種機器人陪伴市民。記者從合肥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啟動大會上獲悉,合肥正式出臺試點示范城市的實施方案,具體周期為2017~2019年,建設目標瞄準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制造強市。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合肥市工業發展的助推劑。《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京東方10.5代線等項目建設。聚焦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機器人、燃氣輪機、太陽能光伏、新型顯示、軟件等多個細分領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合肥市工業發展的助推劑。《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京東方10.5代線等項目建設。聚焦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機器人、燃氣輪機、太陽能光伏、新型顯示、軟件等多個細分領
近日,合肥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合肥市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16-2020)》(簡稱《行動綱要》)。目前,合肥已啟動大數據關鍵項目的前期工作,近期將啟動市級大數據平臺建設。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市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產值將超1000億元,大數據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
《電器設計制造大咖講座》是由上海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檸檬豆U領專家聯盟聯合主辦的,針對廣大電子研發、設計人員的系列培訓活動。活動旨在整合行業專家資源,增強中國中小微電子企業技術設計能力,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電器設計制造大咖講座系列之EMC方案設計及優化實戰培訓(合肥站)。
7月21日和23日,北京九思易、深圳賽遠和臺灣艾訊聯合在合肥和寧波舉辦了第23屆和24屆 “信息時代的工業控制系統和網絡通訊研討會”。
近年來,合肥工業機器人發展迅猛。各行各業的臟累差工作都被機器人包辦了,隨著機器人廣泛普及,合肥生產工人也從繁雜的工作中得到解放。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
7月22日,由山西省發改委主辦的“山西守信激勵信用應用展示交流會”在山西太原召開。信用科技發展的趨勢,中小微,金融創新,西部資信,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