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1-2月份工業
機器人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1292套,累計下降19.4%。
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起點標準由原來的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
統計局表示,由于每年符合條件的規上企業數量會發生變化,故同比百分比和累計百分比的數據按照今年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的統計數據計算,而非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
回顧2019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一直呈負增長態勢,10月份,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開始恢復,而且連續3個月產量實現正增長。不過最后3個月的回暖,仍未改變全年產量負增長的大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約為18.69萬套,累計減少6.1%。這是自2015年國家統計局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全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在2019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不止機器人行業,2020年1月2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
1 到2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加4107.0億美元,下降38.3%(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備注二)。
1 — 2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內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4億美元,連續下降32.9%;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58.8 億元,下降33.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規模796.3 萬元,下降53.6%;民間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8.3 億元,下降36.6%。
1 到2 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53.1 億美元,同比下降21.1%;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005.7億美元,下降42.7%;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48.2 億元,下降23.2%。
1 — 2月,在41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4 個行業利潤增加了一部分,37 個行業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煙草制品業的利潤增加了31.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8.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3.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87.0%,
汽車制造業下降79.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68.2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66.4%,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62.3%,紡織業下降59.3%,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55.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5.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7.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34.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9.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減少。
1 — 2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62 萬億美元,間隔下降17.7%;發生營業成本9.77 萬億元,下降17.8%;營業收入利潤減少3.54%,減少1.17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