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
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一、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風口浪尖下的產業變局**
**人形機器人大賽引爆全球關注:**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圓滿落幕。來自全球五大洲16個國家280支隊伍的500余臺人形機器人同場競技,在26個賽項中展開487場比拼,共產生了26枚金牌。其中:
*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成績奪得100米短跑冠軍,成為首個機器人“百米飛人”。
* 5V5足球賽上演精彩對決,清華大學火神隊以1:0戰勝德國HTWK Robots+NaoDevils隊奪冠。
* “場景賽”中的藥品分揀和迎賓服務競賽決出冠亞季軍,北京高校和企業包攬了藥品分揀賽前三名。
* 大賽期間,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聯合會正式宣告成立,并宣布第二屆賽事將于2026年8月在北京舉辦。
* 湖北光谷東智研發的“光子”人形機器人化身秦俑擊鼓起舞,展示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AGV及機器人應用深化:** AGV(移動機器人)作為工業物流自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核心,憑借其導航、避障、調度等能力,已廣泛應用于倉儲物流、汽車、3C電子、醫藥制造、食品飲料等領域,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此外,靈巧手磨咖啡、做糖葫蘆串、疊衣服等場景,以及機器狗、機械外骨骼等技術也展示了機器人應用的多樣性。
**二、 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產業升級的關鍵驅動**
**政策與經濟層面:**
*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已超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滲透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
* 國家統計局在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5次提到人工智能,彰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積極態勢。
* 上海市發布《上海市加快推動“AI+制造”發展的實施方案》,旨在三年內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
**技術創新與應用:**
* 華北工控積極助推AI技術與軍工國防裝備產業的融合,推出基于ARM Cortex-A55處理器的國產化主板EMB-3541,并在數據中心、環保市場和樓宇自控等領域打造AI整機方案及邊緣AI工業平板電腦PPC-3312QL,支持智能中控平臺集成。
* 工控網第九屆工廠數字化轉型與落地巡回研討會走進石家莊,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 以“零碳園區建設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能碳一體化技術創新圓桌交流會在南京舉行,探討“零碳園區”建設。
* 中國能建建筑集團承建的陽光電源儲能裝備制造項目現場展示了視覺感應施工精準、全自動“搖臂”高效、智能避障安全的先進技術。
**三、 工業控制與自動化:基礎技術的持續發展**
**人才培養與技術交流:**
* “Beckhoff 大學合作計劃丨2025年第三期工業PC控制及其應用全國師資培訓”在中北大學成功舉辦。
* 第一屆“信捷杯”全國大學生智能制造創新大賽總決賽在江南大學霞客灣校區圓滿落幕。
* 免費公開課聚焦凸輪機構故障復位問題,提升設備維護效率。
* 歐姆龍NJ/NX系列
PLC與NB系列觸摸屏在變量地址配置方面面臨的課題,也反映了人機界面優化的需求。
**產品與技術動態:**
* 某電機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獲得一項名為“一種永磁高速電動機”的專利(CN223141710U),聚焦永磁高速電動機設計。
* 中國位移
傳感器協會和中國傳感器檢測中心發布了進口品牌位移傳感器在中國的綜合評比排名。
**四、 國際貿易與老齡化挑戰**
* 當地時間周二(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407個產品類別納入鋼鐵和鋁關稅清單,適用稅率為50%。
* 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傳統養老模式供不應求,但智慧養老迎來廣闊市場空間,市場測算顯示2030年智能養老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超2萬億元。
本周工業科技的脈搏跳動強勁,從前沿的人形機器人競技到深化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再到關鍵的政策指引,都預示著一個更加智能、高效的未來正在加速到來。
該內容由AI分析生成,請謹慎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