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參考ISO 8087:1985《流動式起重機卷筒和滑輪尺寸》、DIN 15063:1977《起重設備鋼絲
繩滑輪供貨技術條件》。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27)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徐周、陳宏健。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流動式起重機 滑輪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流動式起重機常用滑輪的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
存。
本標準適用于 GB/T 6974.2 定義的流動式起重機上的鋼絲繩滑輪。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699 優質碳素結構鋼
GB/T 710 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和鋼帶
GB/T 711 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
GB/T 1800.1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 極限與配合 第 1 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礎
GB/T 1958 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 形狀和位置公差 檢測規定
GB/T 2828.1 計數抽樣檢驗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
GB/T 3274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
GB/T 6974.2 起重機術語 第 2 部分:流動式起重機
GB/T 10610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 表面結構 輪廓法 評定表面結構的規則和方法
GB/T 13237 優質碳素結構鋼冷軋薄鋼板和鋼帶
JB/T 5936 工程機械機械加工件通用技術條件
JB/T 5937 工程機械灰鑄鐵件通用技術條件
JB/T 5938 工程機械球墨鑄鐵件通用技術條件
JB/T 5939 工程機械鑄鋼件通用技術條件
JB/T 5943 工程機械焊接件通用技術條件
JB/T 5947 工程機械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3 分類
3.1 種類
流動式起重機常用的滑輪可分為下列四種:
——鑄造滑輪;
——MC 尼龍滑輪;
——焊接滑輪;
——雙輻板壓制滑輪。
3.2 形式與尺寸
3.2.1 滑輪繩槽斷面形式與基本尺寸應符合圖 1 和表1 的規定。
3.2.2 滑輪結構形式及尺寸推薦如下:
——鑄造滑輪的結構形式及尺寸參見附錄 A;
——MC 尼龍滑輪的結構形式及尺寸參見附錄B;
——焊接滑輪的結構形式及尺寸參見附錄 C;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2
——雙輻板壓制滑輪的結構形式及尺寸參見附錄D。
圖 1 滑輪繩槽斷面形式
表1 滑輪繩槽斷面的基本尺寸 單位為毫米
槽底半徑r 輪緣寬 b
極限偏差a
鋼絲繩
公稱直徑
d
基本尺寸
H14 H16
槽高
H
槽寬
a
鑄造
滑輪
MC尼龍
滑輪
焊接
滑輪
雙輻板
壓制滑輪
W
8 4.3 15 4
>8~9 4.8 16
18
>9~10 5.3 18 20
4.5
>10~11 6.0
0.30
0
+ 0.75
0
+
19 22
>11~12 6.5 20 23
4.2
>12~13 7.0 22 25
5.0
>13~14 8.0 24 28
≤43
>14~15 8.5
>15~16 9.0
25 30
>16~17 9.5 33
6.0
>17~18 10.0
0.36
0
+ 0.90
0
+
28
34
>18~19 10.5 30 36
≤57
>19~20 11.0 32 38
>20~21 11.5 34 40
5.3
>21~22 12.0
>22~23 12.5
35 42
7.0
7.0
>23~24 13.0 36 44
≤67
>24~25 13.5 38 46
>25~26 14.0
>26~27 14.5
48
>27~28 15.0
40
50
8.0
>28~29 16.0 54
>29~30 16.5
6.4
≤82
>30~31 17.0
0.43
0
+ 1.10
0
+
44
55
9.0
8.0
8.5 ≤95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3
表1(續)
槽底半徑 r 輪緣寬 b
極限偏差a
鋼絲繩
公稱直徑
d
基本尺寸
H14 H16
槽高
H
槽寬
a
鑄造
滑輪
MC尼龍
滑輪
焊接
滑輪
雙輻板
壓制滑輪
W
>31~32 17.5 44 56 9.0 8.0
>32~33 18.0
0.43
0
+ 1.10
0
+
>33~34 18.5
48 60
>34~35 19.0
≤95
>35~36 19.5
10.0
>36~37 20.0
65
≤106
>37~38
53
67
>38~39
21.0
>39~40 22.0
0.52
0
+ 1.30
0
+
58 71
11.0
9.0
8.5
≤120
a H14欄用于鑄造滑輪和MC尼龍滑輪,H16欄用于焊接滑輪和雙輻板壓制滑輪。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滑輪不應有影響使用性能和有損外觀的缺陷(如氣孔、裂紋、皺紋、疏松、雜質和毛刺等)。
4.1.2 鑄造滑輪應符合 JB/T 5937、JB/T 5938、JB/T 5939 的規定,并應進行退火處理。
4.1.3 MC 尼龍滑輪應含有二硫化鉬或石墨,毛坯件應進行熱處理,表面應潔凈光滑。
4.1.4 焊接滑輪應符合 JB/T 5943 的規定,焊縫應磨平并進行退火處理。
4.1.5 雙輻板壓制滑輪的壓制部分應光滑、平整。
4.1.6 滑輪機械加工后應符合 JB/T 5936 的規定。
4.1.7 鑄造滑輪、焊接滑輪和雙輻板壓制滑輪(繩襯除外)應有防銹措施。機械加工部位應涂防銹油。
非加工部位可涂防銹漆,涂漆前不得打膩子。
4.1.8 滑輪裝配后應轉動靈活。在載荷試驗(見5.5)后不得有裂紋、永久變形及對性能與安全有影響
的損壞。在可靠性試驗(見5.6)后磨損量不得超過4.8.3 的規定。在裝機試驗(見6.3.2)后應轉動正
常,繩槽表面不得有明顯磨痕。
4.2 材料
4.2.1 鑄造滑輪的材料,其力學性能應不低于JB/T 5937 中的HT200、JB/T 5938 中的QT400-18、JB/T
5939 中的ZG270-500。亦可選用滿足使用要求的其他材料。
4.2.2 MC 尼龍滑輪材料的性能參見表B.2。
4.2.3 焊接滑輪的材料應符合以下規定,亦可選用性能更高的其他材料:
——輪緣選用 20 鋼時,厚度為4mm 的鋼板應符合GB/T 710 或GB/T 13237 的規定,厚度大于4mm
的鋼板應符合GB/T 711 的規定;當選用Q235B 時,應符合GB/T 3274 的規定。
——輻板選用 Q235B 時,應符合GB/T 3274 的規定。
——輪轂選用 20 鋼時,應符合GB/T 699 的規定。
4.2.4 雙輻板壓制滑輪材料應符合以下規定,亦可選用性能更高的其他材料:
——輻板選用 Q235B 時,應符合GB/T 3274 的規定;
——繩襯選用 MC 尼龍時,性能參見表B.2;
——鉚接管選用 20 鋼時,應符合GB/T 699 的規定;
——輪轂選用 HT200 時,應符合JB/T 5937 的規定。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4
4.3 滑輪卷繞直徑
滑輪的最小卷繞直徑按公式(1)計算:
D0min=hd……………………………………………………(1)
式中:
D0min——按鋼絲繩中心計算的最小滑輪卷繞直徑,單位為毫米(mm);
d ——鋼絲繩公稱直徑,單位為毫米(mm);
h——與工作機構有關的系數,應不小于表2 的規定。
表 2 系數h
機構 h
動滑 輪 18
起升機構
定 滑 輪 14
動滑 輪 16
變幅機構
定 滑 輪 12.5
伸出用滑輪16
伸縮機構
縮回用滑輪 12.5
4.4 滑輪直徑
滑輪直徑按公式(2)計算,并應將其按表3 圓整:
D≥D0min−d………………………………………………(2)
式中:
D——滑輪直徑,單位為毫米(mm)。
滑輪直徑與鋼絲繩公稱直徑和軸徑的匹配推薦范圍參見附錄 E。
表3 滑輪直徑 單位為毫米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5
260 280 315 355 400 450 500
560 630 710 800 900 — —
4.5 極限與配合
4.5.1 鑄造滑輪、焊接滑輪和雙輻板壓制滑輪安裝滾動軸承時,輪轂孔直徑 D1 公差帶推薦為M7。
4.5.2 MC 尼龍滑輪安裝滾動軸承時,輪轂孔直徑D1 公差帶推薦如下:
上極限偏差按公式(3)計算:
ES= −(Cj+0.0012D1)…………………………………………(3)
式中:
ES——上極限偏差,單位為毫米(mm);
Cj——基本過盈量,其數值按圖2 選取,單位為毫米(mm);
D1——輪轂孔直徑,單位為毫米(mm)。
下極限偏差按公式(4)計算:
ei=ES−IT10…………………………………………………(4)
式中:
ei——下極限偏差,單位為毫米(mm);
IT10——標準公差數值,單位為毫米(mm),按GB/T 1800.1 選取。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5
圖 2 MC 尼龍滑輪輪轂孔基本過盈量曲線
4.5.3 若 MC 尼龍滑輪直接裝在滑輪軸上,在pv≤10 MPa·m/s 時,輪轂孔直徑D1 的極限偏差及其與
軸配合的相對間隙Δ推薦按表4 選取。
表4 輪轂孔D1 的極限偏差及其與軸配合的相對間隙 單位為毫米
D1 D1
基本尺寸 極限偏差
Δ
基本尺寸 極限偏差
Δ
20 0.140 95
25 0.175 100
0.550
30
±0.042
0.200 105
35 110
0.600
40
0.250
115
45 120
±0.070
0.650
50
±0.050
0.300
130
55 140
0.700
60
0.350
150
65 160
0.750
70
0.400
170
75 180
±0.080
0.800
80
±0.060
0.450
190
85 200
90
±0.070 0.500
220
±0.092 0.850
注:D1≥220 mm 時,公差帶按JS10 選取,Δ 可按本表外插確定,但應經過整機試驗驗證。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6
4.6 表面粗糙度
4.6.1 滑輪繩槽表面粗糙度要求如下:
——鑄造滑輪為 Ra 6.3 μm;
——MC 尼龍滑輪和雙輻板壓制滑輪為Ra 6.3 μm;
——焊接滑輪為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滾壓)獲得,表面應光滑平整。
4.6.2 滑輪輪轂孔為 Ra 3.2 μm。
4.6.3 滑輪輪轂端面為 Ra 12.5 μm。
4.7 幾何公差
4.7.1 槽底半徑對輪轂孔的徑向圓跳動要求如下:
——鑄造滑輪不大于 D/1 000 且最大不超過1.0 mm;
——MC 尼龍滑輪:當D≤300 mm 時不大于1.0 mm,當D>300 mm 時不大于1.5 mm;
——焊接滑輪:當 D≤300 mm 時不大于1.5 mm,當D>300 mm 時按D/350~D/400 計算;
——雙輻板壓制滑輪的輻板壓制槽形同焊接滑輪,繩襯與壓制槽形側面間隙不大于 0.5 mm。
4.7.2 繩槽斷面的線輪廓度公差應不大于槽底半徑的極限偏差。
4.7.3 輪轂孔的圓柱度公差不大于其尺寸公差帶的 1/2。
4.8 使用條件
4.8.1 鑄造滑輪和焊接滑輪的使用溫度為−40℃~90℃,雙輻板壓制滑輪和MC 尼龍滑輪的使用溫度為
−25℃~50℃。有特殊要求的,可按合同執行。
4.8.2 鋼絲繩繞進或繞出滑輪繩槽時的最大偏斜角(即鋼絲繩中心線與滑輪軸垂直的平面之間的夾角)
不應大于5°。
4.8.3 滑輪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
——影響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紋、破損等);
——繩槽不均勻磨損達 3mm;
——繩槽壁厚磨損達原壁厚的 20%;
——因磨損使滑輪直徑 D 減少量達鋼絲繩直徑的50%;
——其他損害鋼絲繩或影響性能與安全的缺陷。
5 試驗方法
5.1 滑輪的外觀質量采用目測方法檢查。
5.2 滑輪的尺寸用標準量具和專用樣板測量。
5.3 滑輪的表面粗糙度按 GB/T 10610 的規定評定。
5.4 滑輪的幾何公差按 GB/T 1958 的規定檢測。
5.5 滑輪的載荷試驗包括額定載荷試驗、動載荷試驗和靜載荷試驗,應按照流動式起重機的試驗規程
在整機的型式試驗中或專用臺架上完成。
5.6 滑輪的可靠性試驗按照流動式起重機的試驗規程在整機的可靠性試驗中或專用臺架上完成。
6 檢驗規則
6.1 出廠檢驗
6.1.1 滑輪應由制造廠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并簽發產品合格證后方可出廠。
6.1.2 出廠檢驗應對滑輪的外觀質量和表面粗糙度進行全數檢驗;對尺寸和幾何公差進行抽檢,抽樣
方法按GB/T 2828.1 的規定執行。
6.2 型式檢驗
6.2.1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標準分享網 www.bzfxw.com 免費下載
JB/T 11209—2011
7
a)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試制定型鑒定時;
b)批量生產后,如結構、材料、工藝發生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
c)正常生產狀態下每三年進行一次;
d)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求時。
6.2.2 型式檢驗項目為滑輪的外觀質量、尺寸、表面粗糙度、幾何公差、載荷試驗和可靠性試驗,檢
驗后應出具型式檢驗報告。
6.3 接收檢驗
6.3.1 接收單位有權根據本標準和合同的規定進行檢查驗收。
6.3.2 滑輪應能通過裝機試驗,至少包括整機產品標準規定的出廠試驗所有項目。
7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7.1 標志
應在每個滑輪醒目處標記滑輪規格和制造商標志,標記應清晰、不易磨損,且不影響使用性能。
每個(或每批)滑輪均應有合格證。
7.2 包裝
滑輪出廠包裝應符合 JB/T 5947 的規定,保證其不受損傷。批量出廠時允許采用裸裝,但應有保證
其不受損傷的轉運器具。
7.3 運輸
滑輪在運輸過程中應有防止撞擊、磕碰、雨淋的措施,尼龍滑輪還應有防止日曬的措施。
7.4 貯存
滑輪應貯存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不得與酸、堿性和其他腐蝕性物質接觸,并防止被水侵襲;尼
龍滑輪不得在陽光下長期曝曬。
JB/T 11209—2011
8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鑄造滑輪結構形式及尺寸
A.1 鑄造滑輪結構形式
鑄造滑輪結構形式如圖 A.1 所示。
圖A.1 鑄造滑輪結構形式
A.2 鑄造滑輪尺寸
鑄造滑輪尺寸見表A.1。
A.3 滑輪加強肋和輻板孔
A.3.1 鑄造滑輪輻板長度(半徑方向)大于 60 mm 時,應設加強肋。
輻板長度按公式(A.1)計算:
1
( 2 )
2
L D D t r
−
= − + …………………………………………(A.1)
式中:
L——輻板長度,單位為毫米(mm);
D——滑輪直徑,單位為毫米(mm);
D1——輪轂孔直徑,單位為毫米(mm);
t——輪轂壁厚,單位為毫米(mm);
r2——槽底壁厚圓弧半徑,單位為毫米(mm)。
A.3.2 滑輪輻板長度(半徑方向)大于 100 mm 時,應設輻板孔。
JB/T 11209—2011
9
表A.1 鑄造滑輪尺寸 單位為毫米
鋼絲繩
公稱直徑
d
r1 r2 r3 r4 t t1 t2 C
8~9 9 8
>9~10
7 0.5
>10~11
10
8 16
10
>11~12
2.0
>12~13
12 10
8
>13~14
>14~15
2.5
14 12
2.0
20 12
10
>15~16
>16~17
16 14 14
>17~18
3.0 12
>18~19
18
>19~20
25
>20~21
>21~22
3.5
20
16 16
>22~23
14
1.0
>23~24
22
>24~25 23
2.5
30
>25~26
4.0
>26~27
>27~28
24
18 18
16
>28~29
>29~30
>30~31
35
>31~32
5.0
26 19 19
1.5
>32~33
40
>33~34
28
20
>34~35
45
>35~36
20
3.0
20
>36~37
>37~38
6.0
30
50
22
>38~39
>39~40
8.0 32
22 4.0
60
22
24
2.0
JB/T 11209—2011
10
附錄 B
(資料性附錄)
MC 尼龍滑輪結構形式、尺寸及材料
B.1 MC 尼龍滑輪結構形式
MC 尼龍滑輪結構形式如圖B.1 所示。
圖B.1 MC 尼龍滑輪結構形式
B.2 MC 尼龍滑輪尺寸
MC 尼龍滑輪尺寸見表B.1。
表 B.1 MC 尼龍滑輪尺寸 單位為毫米
鋼絲繩公稱直徑
d r1 r2 t t3 t2
8~9 18
>9~10
>10~11
20
>1l~12 22
>12~13
16
24
>13~14 26
>14~15
>15~16
4
28
>16~17
20
>17~18
5
10 15
25
30
JB/T 11209—2011
11
表B.1(續)
鋼絲繩公稱直徑
d r1 r2 t t3 t2
>18~19 32
>19~20 34
>20~21
15 25
36
>21~22
>22~23
5
38
>23~24
>24~25
30
40
>25~26
>26~27
>27~28
42
>28~29
20
34
>29~30
>30~31
>3l~32
36
48
>32~33
>33~34
53
>34~35
25
40
>35~36
>36~37
>37~38
45
56
>38~39
>39~40
6
10
30
50 63
B.3 MC 尼龍滑輪材料性能
MC 尼龍滑輪的材料性能見表B.2。
表 B.2 MC 尼龍滑輪的材料性能
項目 指 標 值
密 度 g/cm3 l.15~1.16
吸水 率 % 0.31~0.35
硬度 HBW 125~170
物理性能
干摩擦系數(對鋼) 0.3~0.4
拉伸強度 MPa 76~95
彎曲強度 MPa 149~167
壓縮強度 MPa 105~127
斷裂伸長率 % 10~30
抗拉彈性模量 MPa 3 520
彎曲彈性模量 MPa 4 100
力學性能
沖擊強度(無缺口) kJ/m2 510~628
JB/T 11209—2011
12
表B.2(續)
項 目 指 標 值
熔 點 ℃ 223~225
線脹系數 10−5/℃ 4~7
熱變形溫度(1.81 MPa) ℃ 100~150
馬丁耐熱℃ 67~74
連續使用最高溫度℃ 120
熱性能
脆化溫度 ℃ −30
B.4 MC 尼龍滑輪的熱處理
MC 尼龍滑輪的毛坯件宜在沸騰的水基溶液或160℃~170℃油液中浸煮,浸煮時間按公式(B.1)
計算:
Tmin=ktc ……………………………………………(B.1)
式中:
Tmin——最小浸煮時間,單位為小時(h);
tc——計算厚度,取滑輪最后滲透點至表面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
k——每毫米計算厚度的浸煮時間,建議取k=0.5 h/mm。
實際浸煮時間 T 應不小于Tmin,推薦不少于15 h。
JB/T 112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