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04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國家戰略,并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工業4.0”概念的實質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
-
2014-12-03
2014年10月份,機床工具行業統計范圍內的大部分子行業產品產量同比保持增長態勢,但鑄造機械產品產量仍然延續下降態勢,下降幅度有所擴大,金屬成形機床產品產量有所下降。
-
2014-12-03
自動化技術改革了制造業,歐美因此成為工業先進國家,之后在中國低廉勞動力搶占制造商機,世界工業聚焦逐漸東移;但由于近年勞動人權較為提升,加上自動化技術發展加快,歐美制造業以計算機人工智能取代傳統人力的趨勢逐漸明朗,從自動化轉型為智能化已成為制造業的新興浪潮。
-
2014-11-28
一則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機體承重件使用國產3D打印制造的消息為長期爭議的3D打印產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是西安鉑力特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在第十屆中日國航展上曝光的數款3D打印航空產品之一,根據該展商負責人介紹,其金屬3D打印產品在軍事、航空、汽車、機械制造和醫療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2014-11-24
目前國內3D打印市場扎堆桌面級FDM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FDM型使用的打印材料價格低廉且供應充足,而工業級打印機,尤其是工業級的SLS型,需要使用金屬粉末材料,不僅對技術工藝要求較高,鈦合金粉末還需要進口,價格昂貴;二是國內3D打印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應用意識,對3D打印的應用領域緊緊停留在打印人像等小飾品上,產業結構單一。
-
2014-11-24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1-10月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報告。報告顯示,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與1-9月持平,高出工業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增長12.2%,高出工業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83412億元,同比增長10.1%,略低于1-9月0.1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41980億元,同比增長5.8%,高于1-9月0.3個百分點。
-
2014-11-20
隨著低壓電器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低端產品將逐漸退出市場,而中高端產品的市場規模將越來越大,這時競爭的關鍵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服務質量能保持持續競爭優勢。
-
2014-11-20
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大數據已成商業競爭的“定海神針”,得大數據者得天下。亟待轉身的制造業非但不例外,而且尤其需要大數據提供驅動力。
-
2014-11-13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市場,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工廠自動化、企業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市場前景廣闊。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正在向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基于工業自動化控制較好的發展前景,預計2015年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
-
2014-11-13
參觀國內的汽車工廠,耳朵里聽得最多的就是工廠的設備先進,自動化率高,碩大的廠房里,沒幾個工人,只見到機器人在忙忙碌碌。領著參觀的工廠員工自然也是一臉自豪。
-
2014-11-12
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的20年,英國將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在《終結者》系列電影中,計算機防御體系“天網”獲得了自我意識,它認定人類會威脅到自身的存在,于是開始實施滅絕人類的行動。雖然這樣的場景在現實中并未出現,但有關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討論和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
2014-11-08
4日閉幕的第11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統計顯示,外貿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國際市場態勢的變化,未來“低速穩定增長”將成為中國外貿產業的“新常態”,而跨境電商、綜合外貿平臺等新業態的涌現,也對傳統貿易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制造
-
2014-10-24
幾年前,鍛造企業還需要大批人工進行成產操作,工藝、設備陳舊、落后。而今,隨著經濟改革浪潮襲來,人工成本增加、招工難等一系列問題迫使鍛造企業要想生存下來,必須加快實現企業工業自動化,實現完美轉型升級。
-
2014-10-16
全球最大的制造型企業電子商務平臺世界工廠網認為,憑借質優價廉,中小制造型企業一直都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角,如今跨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方式和手段,面對如此利好的條件,中小制造型企業的跨境電商業務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紅利。
-
2014-10-14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方式切換、人口紅利消失,之前依賴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難以為繼,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之下,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機器人產業的投資熱度也不斷提升。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并購或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其中八成公司屬于首次涉足機器人業務。隨著政府對于機器人行業的重視與支持不斷加強,甚至有專家把今年稱為中國機器人發展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