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皓哥參加一家名為“星星”企業的會議,星星大家可能有的還不熟悉,但它卻是37年老牌企業,大多數80、90后小時候吃冰激凌時看到的冷柜多半都來源于這家企業,它也是蘋果iPhoneX,屏幕上“小劉海”的合作商,業務之廣,合作伙伴之牛掰,不可想象。
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68.1%。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制造不斷突破業界一直詬病的減速機、伺服控制、伺服電機三大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成為我國制造業加速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典型代表。
在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下,制造商勢必要更智能、高效地運行,并為創新做好準備。為應對這些變化并保持競爭力,擁抱創新技術重要性更勝以往。對制造商而言,當對手采用物聯網(IoT)、擁抱智能技術時,若仍依靠過時軟件將有礙成長。
作為第三個世界制造中心,日本在機械制造和科技領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工業機器人、機床、汽車等工業行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對科技與細節的癡迷與骨子里的工匠精神,讓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影響著世界機械科技行業的發展進程。
Uber前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辭職后的首次公開露面,他的競爭天性受到了考驗。Waymo(原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現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公司)和Uber之間的法律糾紛,始于對Uber前任CEO卡蘭尼克的激烈譴責
“有人認為中國利用外資是不是多了?覺得中國對外投資應該開始發力了,達到持平甚至超過吸引外資。”1月27日,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提到外界對利用外資方面的不同看法。他表示,從規模上看,中國吸引外資不是多,而是少。
制造業中外通吃并購規模最盛,例如廣東東方精工“巨蛇吞象”完成收購意大利Fosber集團。TMT領域緊隨其后,明星企業不乏其中。先有施耐德達成與Aveva協議,17億英鎊持有后者60%股權;又有納斯達克7.05億美元收購投資數據平臺eVestment。
據發改委網站2月6日消息,2017年,制造業投資193616億元,增長4.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30.7%,比上年同期降低0.8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投資、技改投資增長較快,分別達到17%和16%……
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工業4.0”趨勢的影響下,制造業加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浪潮。在過去的一年里,工業自動化行業呈現出新的趨勢。
數字化讓制造型企業從根本上改頭換面。隨著企業對各類創新技術的采用以及對不同資質人才的聘用,新型的數字化工廠正悄然引領制造業的轉型,并推動著制造業的中心邁向高度定制化的產品和系統。
柔性生產的概念首次出現于1965年,由英國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當時市場繁榮、競爭激烈,制造業需要更加先進的生產方式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要求,于是柔性化生產應運而生。
近日,國內領先的三大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市場研究機構——CTR、比達咨詢、艾媒咨詢,相繼發布了《互聯網搜索市場競爭格局盤點》、《中國跨平臺搜索市場研究報告》、《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研究報告》,分別從行業整體格局、跨平臺搜索市場、移動搜索領域三個維度,對我國互聯網搜索行業2017年第三季度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
步進電機,典型的運動控制電機,是信息化、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執行元件。步進電機原理是將電脈沖信號轉變為角位移或線位移的開環控制元件,根據脈沖信號,步進電機按設定方向轉動固定角度(步矩角),通過控制脈沖個數來控制角位移量,可達到準確定位目的。
鋼材、鋁材和船用配套產品等是船舶生產中重要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任何變動都會影響到船舶的生產質量、成本等。了解鋼材、鋁材產量、價格走勢將對船舶制造行業成本的控制有所幫助,同時了解船用配套產品的技術研發,有利于船舶新產品的開發。
2017年,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圍繞人工智能發展的全球競爭日益白熱化,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力圖在這新一輪的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