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19
PLC可謂是工業自動化控制的常青樹,即使是在工業轉型升級的智能制造年代,或者是工業4.0的時代,它仍然足夠勝任各種控制要求和通信要求。但它早已不再是三、四十年前只能完成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繼電邏輯系統的替代物,它已完成了由經典PLC向現代PLC的蛻變。
-
2016-10-12
通用運動控制技術作為自動化技術的重要分支,在20世紀90年代的發達國家取得了快速發展。由于有強勁的市場需求推動,通用運動控制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廣泛。近年來,隨著不斷進步和完善,通用運動控制器作為獨立的工業自動化控制類產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接受,達到引人矚目的市場規模。
-
2016-10-09
在未來中國制造業的工廠里,機器人將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勞動,“機器換人”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轉型升級的共識。目前很多企業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機器換人的愿望,一些企業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臺。“機器換人”后,61.5%的企業至少減少10%的一線員工,其中16.3%的企業減少30%以上一線員工。
-
2016-10-09
由于我國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失,造成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所以更多機會將出現在一批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品牌企業身上,具體包括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和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
-
2016-09-28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是一種在工業控制計算機中常見的應用,今年5月,在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去年PLC市場同比下降幅度已有所減小,專家預測今年下滑趨勢將有所好轉。目前市場上小型PLC改進型較多,但在未來,中小型PLC才是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
-
2016-09-28
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成套裝備是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設備,能夠用于制造、安裝、檢測、物流等多個生產環節,因此,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塑料、食品、金屬加工等行業。隨著工業機器人向著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將從傳統制造業推廣到其他制造業,進而推廣到諸如采礦、建筑、農業等各種非制造行業。
-
2016-09-21
我國機器視覺技術日趨成熟,未來應用領域將逐步拓寬,食品、包裝、印刷、物流、儀器儀表等行業需求有望顯著提升。隨著工業自動化及機器視覺應用領域的多元化發展,識別率、成本和速度將成為機器視覺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在注重實效的工業應用中,復雜多樣的應用場景將對機器視覺的識別率、處理速度、計算機硬件提出更多的需求。
-
2016-09-13
傳感、控制系統擔當機器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是機器人智能水平的關鍵所在。傳感控制技術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關鍵技術,其發展歷程伴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更新換代。我國申請人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產品制造等方面的專利申請量較少,在全球化競爭中處于劣勢。
-
2016-09-09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報告分為工業、裝備制造、煤炭、石油、電力、鋼鐵、有色金屬、IT設備制造、化工、醫藥、服裝、文體娛樂用品制造共十二個部分,重點分析了上述行業和領域2016年上半年運行情況、運行特點和下半年發展趨勢。
-
2016-08-31
我國作為電機生產大國,再制造是工業做強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電機再制造的節能減排意義重大。專家日前分析認為,我國電機再制造市場潛力巨大,節能效果明顯,將成為我國再制造的一個重要領域。從電機在用功率來看,目前中國電機用量最大的機械設備為泵、壓縮機和風機,這三類設備的電機用量占電機總用量的74.2%。
-
2016-08-10
我國基本掌握了本體設計制造、控制系統軟硬件、運動規劃等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但缺乏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成果和創新理念,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方面的技術差距尤為突出,長期依賴進口。
-
2016-08-08
對于未來,我們的思考機器人行業下一個需 求爆發點究竟在哪里?我們判斷,1)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工業機器人率先被用于以 3C 裝配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工業; 2)以智能為核心的高端服務機器人空間無上限, 但大都處在研究和實驗階段。
-
2016-07-11
智能制造是我國實現制造業強國的核心戰略選擇,會是中長期的重要投資方向,“十三五”期間需求旺盛。智能制造領域投資的熱點會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3C電子、包裝、物流自動化這4個行業的底層設備(核心部件、通用設備、系統集成)層面。
-
2016-07-01
工業機器人未來會成為像PLC一樣常見的工業界的通用零部件。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會伴隨工業機器人銷量的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則會出現以簡化機器人應用為目的的各類編程軟件和仿真軟件。目前,我國機器人集成應用市場的熱點和突破點主要在于3C電子、金屬、食品飲料及其他細分市場。
-
2016-06-24
國外擁有先進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大多都是以龐大的企業規模作為支撐。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公司占據世界減速器市場70%的份額,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都太小,但核心技術的研發都是高風險項目,可能還沒有研發出成果,企業自己都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