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系列家具展的結束,我們看到了家具業許多知名的家具品牌推出了許多新品,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讓自身的銷售額得到提升。
進入2018年以來,不少行業都掀起了漲價的熱潮,家具行業也赫然在列。據相關數據統計,17年12月份就有30多家家具品牌公布了漲價的消息,也有不少廠家反映各檔次的家具價格都有上升趨勢,家具行業是否會普遍調價成為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近二三十年間,以鋼鐵為標志的高耗能產業的全球生產活動向中國高度集中。中國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等工業品產量目前都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與大規模進口美國農產品和波音飛機等通常采取的措施相比,中國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鋼鐵產品符合國內能源、資源轉型的需要。
IDC在最新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中透露,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將增長150%。這份研究報告是在IDC“全球商用機器人計劃”項目下發表的,重點列舉了各價值鏈中的成功使用案例,在這些價值鏈中,機器人的應用有望在未來兩年得到快速發展。
在未來中國制造業的工廠里,機器人將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勞動,“機器換人”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轉型升級的共識。目前很多企業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機器換人的愿望,一些企業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臺。“機器換人”后,61.5%的企業至少減少10%的一線員工,其中16.3%的企業減少30%以上一線員工。
傳感、控制系統擔當機器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是機器人智能水平的關鍵所在。傳感控制技術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關鍵技術,其發展歷程伴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更新換代。我國申請人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產品制造等方面的專利申請量較少,在全球化競爭中處于劣勢。
噴涂,一個由機器人替代人工的例子,經過數十年的進步,目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在汽車、手機、五金衛浴等行業應用廣泛。噴涂機器人一般由8大部分組成,機器人主體(即機座、臂部、腕部和終端執行機構,是一個帶有旋轉連接和AC伺服電機的6軸或7軸聯動的一系列的機械連接,使用輪系和RV型減速器)、機器人控制器……
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9萬臺。但我國技術人才不足,工業機器人集機械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及網絡系統等多學科的技術于一體,同時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與市場營銷經驗的高技能的跨領域復合型人才。
目前,在中國工業機器市場,85%的伺服電機是外資品牌,主流的供應商包括,日本松下、安川、三菱,以及歐洲和美國的倫茨和博世力士樂。其中,2015年,日系品牌占據了最大的中國市場份額——近50%。然而,中國本土企業,大多數仍處于研制試驗階段,幾乎沒有工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
國外擁有先進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大多都是以龐大的企業規模作為支撐。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公司占據世界減速器市場70%的份額,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都太小,但核心技術的研發都是高風險項目,可能還沒有研發出成果,企業自己都先死了。
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主力軍,雖然產業規模不大,但其研發、制造、應用各個環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在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研制方面取得進展,但是技術方面與國外仍然存在差距。
我國工業機器人近年來在某些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但在整體核心技術方面仍處于落后地位,特別是在制造工藝與整套裝備方面,缺乏高精密、高速與高效的減速機、伺服電動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這就導致了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列為主攻方向,這是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浪潮形成的發展機遇期,迅速躋入世界制造強國的重要技術手段,但令人擔憂的是,智能制造似乎已成為解決制造業問題的萬能鑰匙。發展中國制造業必須立足國情,慎言彎道超車。
立式輥磨機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做為我國粉體行業研磨的主要磨粉設備,高可靠性、節能、精確、自動化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制造正在邁出“由大變強”第一步。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記者從中梳理出六個關鍵詞,力求刻畫《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意圖。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