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層面看,目前中國經濟仍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保持收入增長,而從企業微觀層面看,持續的用工短缺意味著珠三角制造業面臨著更多成本挑戰。受訪企業也對利潤空間收窄、融資狀況緊張、訂單前景不明朗、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表現出持續擔憂。但對于順應形勢的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機遇。增加資本設備投入、生產工藝自動化和產能遷移是珠三角企業的應對之策。
近日,國務院對外正式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推動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突破發展,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外部的支持,可以加速內部創新,唯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高端”起來,這是制造業突圍的途徑。
全球供應鏈重組,每個經濟體在新一輪制造業洗牌中重新定位自己。專家表示,中國不僅需要從全球采購原材料保障經濟安全,更需要制訂中國智造2025計劃,以及時填補低端產業轉移后的市場空缺。
下一代機器人將改變全球制造業格局。新一代機器人就要到來,它們更智能,更靈活,更容易合作,更具有適應能力。這些機器人將會為工廠帶來巨大變化,有可能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目前用于生產的機器人大都體型巨大,它們一直揮舞的機器臂會對任何靠的太近的人造成危險。它們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很有限,比如焊接、噴漆,或者吊裝重型部件。
眼下,中國已經決定踏上工業互聯網的高速公路,數不清的企業涌入,接受換身、換頭和換肢的手術,這是一場脫胎換骨式的變革。在未來以智慧工廠為主導的社會場景中,歷史學家會記錄下人類工廠經歷的三大革命戰役:CPS(Cyber-Physical Systems)革了血汗工廠流水線的命,大數據革了企業拍腦袋經營決策的命,C2M(Customer-to-Manu factory)模式革了產品流通的命。
隨著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機器人將迎來更新換代局面。未來,機器人將更智能,更靈活,更容易合作,更具有適應能力,能夠為人類提供各種服務。新一代機器人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產品,或將改變制造業格局。
從工業4.0到互聯網+,近一年來關于制造業變革升級的議題非常之多。就在上周,國務院牽頭正式推出《中國制造2025》規劃。伴隨著制造業智能制造的浪潮,新一輪創業和創新的浪潮也已經展開,A股創業板不斷走高,帶動了證券市場的繁榮。
當前在機械行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惡性競爭效益下滑,市場需求疲軟、訂貨增長乏力,應收賬款仍在高位、貨款回收困難,價格持續低迷、利潤增長乏力等問題,是多年積累的矛盾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形勢下的集中顯露。
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作為機器人的四大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國內自動化升級起步較晚,這些關鍵零部件長期以來依賴進口。記者調查發現,四大關鍵零部件中,RV減速器國產化進程最為緩慢,國內外價差高達數倍,這直接導致國內組裝的機械手沒有市場競爭力,亦阻礙了機器人國產化進程。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以此作為保持和重獲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3C市場。
作為未來10年引領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未來30年實現制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實施全面開啟了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之路。對此,管理層表示,制造業過去是,現在是,而且未來仍將是保證我國強大經濟的支柱和基礎,因此發展制造業的決心不能有絲毫動搖。
從世界上第一臺遙控機械手誕生至今已有50年了。伴隨著計算機、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相關技術的進步以及工業生產的需要,機器人的發展已經歷經可編程的示教再現型機器人、基于傳感器控制的機器人、智能機器人3個階段。
國家統計局周一(6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小幅升至50.2。內外需求齊低迷令經濟依然低位徘徊,市場人士認為寬松政策力度仍需要加強。
中國制造2025直指工業強國的目標,作為節能減排橋頭堡的變頻器產業該如何響應號召?創新,惟改革創新者勝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