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將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周期上升過程中,第一波景氣循環向第二波景氣循環過渡的關鍵時期。”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室主任楊建龍在泰信基金近日舉辦的“2005年投資策略研討會”上所提出的觀點。他同時認為,
汽車行業仍具有增長潛力。
楊建龍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兩次比較明顯的經濟增長周期,2000年以后,中國處于第二輪經濟增長周期中,與第一輪經濟增長周期所不同的是,這一輪增長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于消費結構升級和投資加速。其中,消費結構的升級體現在以汽車、住房等為主的大宗耐用品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對象,此類產業規模大,對經濟的帶動力更強;其次,由于工業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等原因,相比第一輪增長周期,投資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除此以外,城市化和全球產業轉移以及出口競爭力提升等原因也是此輪經濟增長的動力。出于上述原因,楊建龍說,第二輪增長周期的規模將會超過第一輪,空間更大,時間更長,他估計,整個周期將延續25到30年,其中高增長階段至少延續10到15年。
對于明年宏觀形勢的展望,楊建龍指出,2005年將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周期上升過程中,第一波景氣循環向第二波景氣循環過渡的關鍵時期,這一年經濟的增速將明顯回落,并會出現“前低后高”的特征,全年GDP將在8.3%—8.5%的水平。
雖然2004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增長出現波動,但是楊建龍表示,該行業仍是這一輪經濟增長過程中的龍頭產業,并有望在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景氣循環中率先受益;而
電力、煤炭、石化這三個行業的景氣周期還會延續較長時間,不過增速將會回落;而鋼鐵行業將于明年呈現回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