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我國在建(含擴建)核電站13個,在建裝機容量3397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此外,還有一批項目處于前期準備階段。縱觀我國核電現狀,可見我國核電發展趨勢:
內陸化
在中國核電項目審批停滯一年多后,“核電重啟”爭議于最近再次發酵。爭論的內容涉及安全性、裝機規模、技術路線、廠址選擇等,核心的問題是:中國要不要重新啟動尚在籌建中的內陸核電站的審批程序?
截至2011年底,中國核電機組已建15臺、在建26臺(兩者累計裝機達4141萬千瓦),擬建機組21臺(累計裝機2272萬千瓦)。由于現有核電機組已把沿海地區基本布滿,擬建的核電機組全部選址在江西、湖南、廣西、四川、河南等人口稠密的內陸地區。
創新化
從大亞灣到嶺澳一期再到嶺澳二期,在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基礎上,一條從消化、吸收到創新的中國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的“國產路線圖”清晰可見。
從大亞灣核電站“高起點引進”起步,到嶺澳核電一期采取“翻版+改進”的建設策略,到嶺澳核電二期建設中形成了我國首個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方案CPR1000。中國大亞灣核電基地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高起點起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全過程,走出了一條中國核電跨越式自主發展之路。
如今,中廣核自主品牌CPR1000機組已在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等核電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實現核電的批量化、規模化發展。
小型化
小型核電站通常指單機容量在30萬千瓦以下、模塊化組合的核電站。而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已經達到175萬千瓦,中廣核集團在建的核電項目之一即采取了這項技術。
中核集團研發的小型核電站技術被命名為ACP100,一種建設在地下的1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稱,該技術借鑒了三代核電技術的設計理念,具有熱電聯產、氣電聯產和海水淡化等功能。
華能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迎蘇曾表示,小型的高溫氣冷堆比大型堆將更能適應市場需求,看好其商業前景。而且由于安全性高,這一堆型可以建在城市周邊,避免了遠距離傳輸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日立與英國政府原計劃在英國的安格爾西島建造兩座核電站,2020年上半年開始運行。后來,該項目設計方案增加了安全措施,致使成本從2萬億日元猛增至3億日元。日立今年7月曾估算,如果最終退出該項目,損失最多可能高達2700億日元。
記者19日從中科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獲悉,由陸地、水下等4臺應急機器人為一組的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已在該所研制成功,并于去年11月底交付大亞灣核電站。超強核輻射環境是人類的禁區,對普通的工程機器人同樣如此。
繼反應堆廠房數字化建設工作完成后,廣核研究院在近日又完成了大亞灣核電站常規島廠房的三維數字化建設工作,這標志著“核電站重大設備更換仿真平臺”的建設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華北工控,作為業內一線工控機品牌,以其雄厚的研發實力及極致的產品品質,為核電站環境輻射監測提供過嵌入式計算機硬件方面的解決方案。
日本“國際反應堆報廢研究開發機構”(IRID)和東芝公司30日向媒體展示了用來調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部的機器人。其外形酷似蝎子,頭部和尾部裝有攝像頭。熔化燃料的取出作業是反應堆報廢進程中的最大難題。該機器人將對安全殼內是否存在障礙物以及損傷狀況、溫度及輻射量等進行調查,從而為取出做好準備。
韓國核電站發現惡意軟件連接到控制系統。韓國核電站工作人員在例行巡視過程當中發現,一臺感染有惡意軟件的設備連接到控制核反應堆的空氣間隙系統。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惡意軟件在系統當中復制傳播,而且也沒有跡象表明該惡意軟件會對核反應堆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就核電站數字安全本身來說,核電站系統斷離互聯網,
位于法國費瑟南的SPIE核電站的分公司SPIE DEN采用Xerafy無源超高頻RFID標簽來自動化追蹤核電站工廠內得所有集裝箱。該項目選擇了Xerafy的拳頭產品Micro XII金屬標簽,這是一款讀寫距離長達10米的超高強度標簽,Micro XII被永久安裝在用來存儲和運輸原材料及設備的集裝箱上,項目已經于2014年第三季度部署完畢,這樣的應用
在位于新瀉縣的柏崎刈羽核電站舉行了一次機器人遠程操作訓練,以便在事故發生后可以在高放射線量的區域內完成作業。此次共有350余名東京電力公司的社員參加柏崎刈羽核電站的訓練。訓練時模擬地震震度超過6級,7個原子爐全部斷電的情形。
今年12月,三菱重工決定放棄土耳其錫諾普核電站建設項目,與此同時,日立集團也計劃退出英國地平線核電項目。11月,東芝宣布放棄NuGen項目。日本公司退出土耳其和英國核電項目的決定成為中國企業新機遇。
5月9日,中國廣核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此前進行了第一罐混凝土澆筑,標志著土建環節正式開工。“這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是中國核電產業在發達國家的首單突破。核電站的建設,對于安全要求高、對于企業的信任要求高,在英國做一個項目,其他地區的訂單就更容易突破了,會一擁而上。”國家能源專家咨
因日本福島核泄露事件牽連,全球核電陷入沉寂。在事件發生整整一年半以后,中國謹慎重啟核電,給蟄伏觀望的各路企業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會。
2012年12月21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化示范項目——華能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工程開工。隨后的12月27日江蘇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也低調開工。
石島灣核電站是中國“十二五”期間獲批的第一個核電項目,擺在石島灣核電站乃至整個中國核電產業面前無法回避的難題是,如何讓公眾消除恐懼,重建對核電技術的信任。
我國首個獲準開建的核電項目——山東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最快將于本周發布FCD(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灌)消息,這也標志著該核電站主體工程將正式開工。
即便如此,上述舉動依然被業內視為中國核電建設的“實質性重啟”,盡管發改委還沒有證實批準任何核電重啟項目。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網刊工作部主任汪兆富近日表示,業內專家和該協會一致認為,年內可能開工3-4個(核電)項目.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