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布2014年第一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湖北省有29家企業在名單之內。29家企業中,從事冶金工業的企業11家,煉鋼和銅冶煉企業分別有4家。其中,湖北立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174萬噸的過剩產能高居榜首;水泥行業,包括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巴東金字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9家企業,過剩產能總計301萬噸。
7月21日,工信部公布2014年第一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湖北省有29家企業在名單之內。29家企業中,從事冶金工業的企業11家,煉鋼和銅冶煉企業分別有4家。其中,湖北立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174萬噸的過剩產能高居榜首;水泥行業,包括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巴東金字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9家企業,過剩產能總計301萬噸。
從地域分布上看,落后或過剩產能企業集中分布在黃石、恩施和荊州這三個主要工業城市,每市均有5家,其他十四家企業在武漢、十堰、荊門、咸寧及襄陽等地均有零散分布。
強制執行,給予補貼 省經信委
今年4月底,湖北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領導小組便將我省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下達相關市、州。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在2014年12月底前,全部拆除列入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的落后生產線(主體設備)。所拆除的落后生產線(主體設備)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為防止落后產能設備轉移、異地再建、關閉企業死灰復燃,我省今年制定的淘汰落后產能考核標準更為嚴格。
標準規定,淘汰生產線的主要設備必須拆除并搬離原生產場所;變更、注銷淘汰生產線或關閉企業原持有工商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稅務登記證、排污許可證;停止電力供應;注銷取水許可證,停止生產用水供應。
以黃岡市為例,所有被列入淘汰目標落后生產線必須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拆除或銷毀。由經信局牽頭,國土資源局負責對相關企業違規占用土地進行清理整頓;環保局負責對列入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環保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數據審核,對未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吊銷排污許可證。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執行,對完成產能優化企業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國家每年下發的補貼也會因為企業的不同需要而有不同的標準。
我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中央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將優先用于職工安置。企業淘汰關閉落后產能項目后,原用地由政府統一收儲或通過招拍掛方式公開處置,所得土地收益在扣除相關成本和費用后,主要用于職工安置。
目前,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的同時,省財政每年專列5000萬元資金,用于獎勵積極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市州配套部分資金,用于企業職工安置。
但補貼是一把“雙刃劍”,據業內人士介紹,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領導小組驗收時,發現不少要求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或設備并不存在,這些企業通過謊報落后產能,騙取國家補貼牟利。
對此,省發改委工業處王科長認為,依靠市場的力量淘汰落后產能或許是一種更好的手段,市場的運作能夠推動企業生產線的新陳代謝。目前我國主要依靠宏觀調控淘汰落后產能,是因為考慮到企業職工、投資人的利益等多方面因素,更多的是求穩定求發展。
對于執行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意義,省發改委工業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改善了環境問題。新的產能代替了陳舊的產能,使得環境污染減少。其次,更好的解決了產品供給與產能過剩之間的矛盾。另外,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總體來看,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具體成效如何還需要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要么轉型 要么死
2014年淘汰落后產能計劃中,恒宇工業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兩臺15000千伏安內燃式電石爐必須被淘汰,被淘汰的落后產能達到六萬噸。該公司負責人朱經理稱:該公司已經淘汰的2臺內燃式電石爐早已經賣給了武漢市廢品站。“國家對我們公司淘汰的生產線有資金補貼,我們已經向省經委申請了,正在等待批復。”朱經理說。
據悉,像恒宇工業這樣受到政策波及的公司,大多會選擇將落后生產線賣給大型企業,由其利用先進技術進行改造。而對于“無藥可救”的落后機器,只能交由回收站進行處理。
而大冶雄獅有色金屬冶煉有限公司可就沒那么幸運了,一臺1250千伏安電爐幾乎是全公司的經濟支柱。受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影響,大冶雄獅已經宣告破產。大冶雄獅總經理陳迪如表示,“政策一出來,生產線拆掉了,廠子也關掉了,飯都沒得吃了。”而大冶雄獅只是受到該政策沖擊的企業的一個縮影。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src8vd1c3h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疫情還未完全被撲滅的當下,客戶所在區域尤其是湖北地區的情況始終牽動著魏德米勒華南銷售團隊每一位成員的心! 種種暖心、及時的問候及行動使客戶及合作伙伴如沐春風,這股力量使他們更有信心跨越這道坎!
12月13日,湖北印發《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任務清單》。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湖北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地造的汽車,用的是外地的鋼材;本地造的服裝,用的是外地的紡織材料……制造業中的這種尷尬現象在湖北省將會改觀。湖北全省152家制造業上下游企業齊聚武漢,以“專業定制”的模式進行更精準的產銷對接。
湖北運鴻光能發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落地建設全國首座智能光伏電站,將智能芯片嵌入光伏發電設備,不僅為老百姓提供清潔的電能,還將為新型現代化農業大棚提供支撐。
湖北省經信委估計,去年湖北省工業機器人產值不足5億元,整體發展不及廣東、江蘇、遼寧、上海、山東等省市。該委制訂出臺的《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
2020年,湖北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培育1~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5~10家關鍵部件配套企業,打造1~2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湖北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率達到50%以上,成為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的核心示范區,以及全國工
從湖北省經信委獲悉,該委制訂出臺的《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為100億元產業。《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
新的生產設施覆蓋RFID生產商整個產品組合的生產,包括Gen2 UHF RFID電子標簽、Label、Inlay和傳感器,以及產品的組裝、定制、質檢和全球運輸。新工廠于今年8月正式啟用,占地面積顯著增加,排產更高效。新設備的投入使用,也使得整個生產流程更加高效和靈活。定制RFID,產能,RFID解決方案,
近幾年,玻纖價格頻繁波動,產能相對過剩、制品深加工不足制約著我國玻纖行業的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玻纖制品深加工、努力打造大型玻纖制品深加工生產基地、消耗掉相對過剩的產能、培養企業優勢是當務之急
報告顯示,近兩年來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開始起步,初具規模,2017年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規模約為412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5%,通過產能共享平臺提供服務的企業數量超過20萬。
2017年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實現自2011年以來增速的首次回升,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創5年新高。與此同時,我國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大力發展幸福產業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需求結構明顯改善,201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比5年前提高近1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比上年回升3.7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2017年四季度,采礦業產能利用率為72.4%,比上年同期回升7.6個百分點;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8.5%,比上年同期回升4.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能利用率為74.5%,比上年同期回升3.9個百分點
近日,相關部門正在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最終結果還得調查取證。其實這類問題,對行業人士來說,闡述的角度不同,觀點就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能源汽車確實是一個風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與市場考驗,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全產業鏈正在朝一個完整
今年深圳市LED下游產品出現了幾次降價,但市場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調整漸趨平穩,企業的出路在于持續創新,擺脫同質化競爭。在土地資源、要素成本以及扶持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深圳LED產業出現產能的轉移。而深圳的創新、人才等優勢,使得這座城市仍是全國LED產業的重心所在。2016年,全市LED產值突破1700億元,穩居全國首位
據韓媒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LG開始大力投資提升自家OLED屏幕的產能,其重心也從電視屏幕轉向了智能手機屏幕,LG的目標是成為iPhone OLED屏幕的第二大供應商。據悉,LG Display計劃在韓國坡州新的P10工廠投入35.6億美元,明年開建第六代柔性OLED屏幕生產線。
工信部著力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目前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48戶,一批中小企業成為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
據悉,今年,工信部啟動了第四批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將繼續培育和發現一批典型標桿,引領帶動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完善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等交流推廣平臺,推進理論研討、理念傳播和應用深化。
6月29日,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我國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數突破5000萬、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2億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推動算力產業生態日漸完善,更好支撐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
5月5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新增14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雙跨平臺)清單,包括湖北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東智工業應用智能平臺)、廣東美云智數科技有限公司(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華潤數科控股有限公司(潤聯Resolink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在內的14家平臺入選。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由運行監測協調局統計的2022年一季度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稱“軟件業”)運行態勢平穩,軟件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利潤總額降幅收窄,軟件業務出口增速回落。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1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INDICS平臺、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15家平臺入選,其中,卡奧斯COSMOPlat位居首位。
工信部舉行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全球主要芯片企業已經在逐漸加大汽車芯片生產供應,新建產能也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將會逐漸緩解。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