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與貿易環境的變化,先進、高端的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成為一些大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爭奪全球產業鏈最上游的角力場。高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過程中的必然產物。高端制造業是與低端制造業相對應的說法,是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業。
發展先進、高端的裝備制造業,不但成為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傾心關注和殷切期望,而且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重點培育和發展,促使“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分工中贏得應有的地位。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目前在中國500強企業中營收排名前十的裝備制造商。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97886百萬美元)
中國南車主要從事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城軌地鐵車輛及重要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修理、租賃,和軌道交通裝備專有技術延伸產業,以及相關技術服務,信息咨詢,實業投資與管理,進出口等業務。
中國南車具備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城軌地鐵車輛及相關零部件自主開發、規模制造、規范服務的完整體系。公司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制造基地,全球技術領先的高速動車組研發制造基地,行業領先的大功率內燃機車及柴油機研發制造基地,同時,南車利用軌道交通裝備專有技術,積極開發并成功擴展延伸產品市場,包括電動汽車、風力發電設備、汽車配件、船用曲軸和柴油機、大功率半導體元件、工程機械等。
南車還擁有變流技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速動車組工程實驗室和5家國家認定技術中心、4個博士后工作站,公司的技術研發和制造水平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主要產品向著“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目標不斷邁進,不僅服務于中國軌道交通運輸的需要,而且實現批量出口。
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和制造水平已達到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不僅滿足中國軌道交通運輸的需要,而且實現批量出口。中國南車以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產品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企業綜合實力跨入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前列。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51269百萬美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員工14萬人,總資產1,900億元。
中船重工擁有我國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我國艦船研究、設計的主要力量,有3萬多名科研設計人員,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多個大型實驗室,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能夠按照世界知名船級社的規范和各種國際公約,設計、建造和塢修各種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并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萬噸。
中船重工擁有國內最齊全的船舶配套能力,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各種系列的艦船主機、輔機和儀表、武備等設備的綜合配套能力。
中船重工擁有較強的大型成套設備開發制造能力,自主開發生產的上百種非船舶產品,服務于航天、水電、冶金、石化、煙草、鐵路、汽車以及市政建設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38542百萬美元)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所需重大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是一家持續創新的全球化企業。
公司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類別、86個產品系列,近80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為全球產品鏈最齊備的工程機械企業。
公司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承擔單位,代表國家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履行流動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的國際表決和國內歸口職責。
公司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5%以上,年均產生約300項新技術、新產品,對公司營業收入的年貢獻率超過50%。僅在2011年,中聯重科就推出了全球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最大履帶式起重機、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及全球最大噸位單鋼輪振動壓路機等世界領先產品。
中聯重科開創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合海外資源的先河;利用資本杠桿,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質資產,實現快速擴張,并構建全球化制造、銷售、服務網絡。截止目前,中聯重科3次國內外并購,均取得卓越成效。其中,2008年并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使公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國際化的先行者和領導者,該宗并購整合也作為經典案例進入哈佛大學課堂。
1 2 3 4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