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講話中提到,“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
發展機器人的政策與策略
針對先進發達國家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律以及我國的現狀,筆者認為,中國今后發展機器人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借鑒先進發達國家發展工業機器人經驗的同時,針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特點及面臨的問題,加強機器人技術路線的頂層設計,細化產業發展路徑和實現方式,盡快制定我國下一代機器人技術發展藍圖、產業統一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我國機器人產業能夠按著正確的方向持續地發展下去。
第二、依托國內有基礎、有實力的核心研發隊伍,建立多層次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機器人技術創新體系。機器人技術難度高、風險大,國內外經驗都表明,僅靠企業是無法實現機器人技術跨越和產業發展的。產學研結合,按產業鏈要求實現創新價值鏈的有效整合,是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例如,為促進“制造業回歸”,2012年美國開始實施“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創立了新的科研機構,從事以成果轉化為目的的共性基礎技術研發,旨在加強研究機構與制造企業之間合作,支撐和補足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不足。德國同樣重視產研結合,KUKA機器人公司與德國宇航局合作開發了下一代工業機器人,取得了新一輪競爭的優勢。
第三,對于從事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國家應該在WTO規則允許的前提下,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和鼓勵。特別是針對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積極挖掘用戶需求,調動用戶采用國產機器人的積極性,推進首臺應用和產業化進程;鼓勵和發展機器人自動化成套公司,提高應用機器人解決國民經濟需求和行業工程問題的能力,形成機器人本體研發和機器人工程應用良好互動的局面。
第四,深刻認識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規律,實現跨越式發展。“機器人革命”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有機組成部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推動,使機器人有望成為物聯網的新型終端和結點,以致極大地拓展了機器人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關注這一新的發展動向,面向新工業革命的需求,研制作為網絡終端的新一代信息化機器人,實現產業技術的革命和突破。
最后,應當繼續加強機器人領域的人才培養。通過建立機器人領域科研人才專家庫,建立健全機器人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優化創新人才成長環境,著力培養一批高水平科研帶頭人,培養能夠承擔機器人技術及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的高層次創新隊伍。從教育入手,制定長期機器人人才儲備計劃,大學、機器人公司與國內相關科研機構建立聯合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分類側重培養,從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工程應用等方面培養面向機器人產業鏈各部分的專門人才。
中國機器人發展任重道遠
我國的機器人技術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經過90年代的原型和示范階段,在2000年開始進入到產業化階段。2010年以后,我國機器人裝機容量逐年遞增,開始面向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
在國家攻關和863等計劃支持下,90年代初期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點焊、弧焊、裝配、噴漆、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產品相繼問世,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實踐中邁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國產移動機器人開始批量出口,國內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開始形成較強的競爭力,2013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超過9500臺。在此基礎上,國家積極支持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的建設,現已經形成了新松機器人公司、博實機器人公司等為代表的多個機器人產業化公司,為我國發展機器人產業奠定了基礎。
2013年,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組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聯盟包括了國內機器人科技和產業的百余家成員單位,以產業鏈為依托,創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共進、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構建促進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服務平臺。
期間,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不同方面的機器人發展規劃。2006年將智能服務機器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2012年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2013年發布《工信部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ss66d858jf2_2.html
拷貝地址上一篇:富士康:機器人未了局 等待臨界點
下一篇:兩化融合破除工程機械行業六大軟肋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6月19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VisionChina北京展(機器視覺助力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大會)開幕,華北工控亮相C01展位,并全面展示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創新成果,洞察現代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機遇,以工控力量助力機器視覺產業繁榮,期待與您的攜手共進!相機,
隨著中國制造業全球化進程加速,國產設備正以更高質量的姿態走向國際市場。出口設備需嚴格遵循目標國的安全標準,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設備及系統(如安全光幕、安全控制器和安全網絡)的規范搭建,不僅是保障人員人身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的核心,更是滿足相關出口安全標準、贏得海外市場的關鍵。
共探數智化未來,共創新質生產力。2025年6月17日—19日,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將迎來全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盛會——WOD制造業數字化博覽會。作為全球首個聚焦制造業數字化全場景的專業展會,本屆展會以“數智破局·生態共生:重構全球制造新引擎”為主題智能化,西門子,
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加速向質效提升轉型。華南地區作為全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其3C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端產業集群對精準控制技術、智能管理系統等先進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為工業自動化創新技術的深度應用開辟了廣闊市場空間歐姆龍,
2025年5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綠色工廠廠務大會于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這場以“雙碳”為主軸的行業盛會,匯聚了眾多技術、政策專家與企業代表。作為綠色制造領域的標桿企業,臺達成為大會焦點,不僅分享了ESG成功實踐與可持續發展路徑,更展示了全鏈路節能減碳解決方案,以前沿理念與系統性方案,為行業提供綠色轉型的創
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鏈協同的背景下,MES(制造執行)系統廣泛應用于汽車、3C電子、醫藥等行業生產制造的實時監控、過程優化和資源管理等場景。基于市場及用戶需求,華北工控打造了MES系統專用工業平板電腦方案。比如PPC-3156QP,可以輕松部署在電子零部件生產現場。工業級平板電腦,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中國智能制造正面臨歷史性機遇與系統性變革。在AI爆發式突破,“雙碳”目標工業體系向綠色低碳加速轉型,“國產化替代”成為產業突圍必由之路等趨勢的推動下,一場關于“智造強國”的新引擎正蓄勢待發。在此背景下,廣東省自動化學會將聯合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電機電器分會
本周,全球工業及科技領域亮點紛呈,從前沿技術突破到行業政策發布,從市場數據變化到企業合作動態,共同描繪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產業圖景。機器人,制造業,智能,機器視覺,
本周,人工智能、機器人及各產業領域捷報頻傳,技術突破、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共同驅動著產業向前發展。從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到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再到區域政策的落地實施,一系列動態勾勒出當前經濟發展的脈搏。
9月10-12日,CIOE 智能傳感展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辦。這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聚焦智能感知技術在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等重要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是企業尋求智能傳感新產品及創新技術、開展商貿洽談與交流采購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展會,智能制造,傳感器,
本周,全球科技與產業界熱點頻現,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涌現出多項重要進展、行業活動及政策導向。從國際舞臺的達沃斯論壇,到國內各地的產業落地與技術研發,無不彰顯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蓬勃生機。智能制造,智能化,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熱點頻現,多項重要會議、技術發布及產業政策動態集中呈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蓬勃圖景。機器視覺,
2025年6月4日至6日,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覽面積突破10萬平方米,匯聚全球1200余家頂尖企業,聚焦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能源轉型等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機器人,
安川推出了工業機器人新機型GP215L與GP300,以強化的性能與智能化技術,助力企業高效生產,智造未來!自動化,
本周,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能源轉型及智能制造等領域迎來多項重要進展與熱點事件,展覽盛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交織,共同繪制出產業蓬勃發展的畫卷。機器人,
6月4日上午,由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與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華南工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華南工博會,融合深圳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元素,匯聚全球工業創新資源。機器人,自動化,智能,機器視覺,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