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告,2005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去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并購或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其中八成公司屬于首次涉足機器人業務。
據相關報告,2005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去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并購或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其中八成公司屬于首次涉足機器人業務。
機器人未來市場估值空間巨大
今年是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元年。一方面,關鍵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蘇州綠的的諧波減速機已經實現量產。另外一方面,拓野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機器人品牌運營商整體銷量今年有望同比實現高增長,正在逐步接近盈虧平衡點,估計未來十年可能出現1700萬臺的機器人替代空間。
長期來看,估計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望出現百億級的龍頭企業。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拓野機器人、埃夫特、廣東拓斯達、博實股份等將有很大的增量空間。
參考PC和工業計算機的市場容量對比,未來服務機器人有望達到千億美元級的市場。目前服務機器人還處于產業化前期,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等單功能服務機器人已經產業化。另外,人口老齡化正在推動醫療及護理機器人快速產業化。美國已經有手術機器人上市公司直覺外科,以及外骨骼機器人上市公司REWALK,預計國內未來3-5年內會出現成規模的醫療或護理機器人企業。
未來服務機器人的終極目標是人形機器人,將隨著人工智能的成熟而產業化。由于服務機器人兼具標準品和消費品的屬性,成長爆發程度遠高于工業機器人,這點從近幾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和大疆無人機增速可以得到驗證。而且市場空間更大,因此未來服務機器人將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估值空間。
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走在前列
在機器人產業領域,松山湖也早已起步,并走在了東莞的前列。目前松山湖已經聚集起30多家機器人企業,其中既包括核心零部件企業,又包括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和智能裝備企業,初步形成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產業鏈日趨完善。除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此前的產業雛形,松山湖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平臺和人才資源。目前,松山湖已經擁有10多個公共科技創新平臺,依托這些平臺,松山湖已經集聚起一批工業機器人領軍人才。
鄧國軍介紹,松山湖在機器人領域還有多位高端人才,他們在各自領域都具備相當影響力。“他們掌握著核心技術,能夠生產出機器人的核心基礎部件,又都來到松山湖創業孵化,這就是松山湖發展機器人的特別之處,也是優勢所在。”
業內專家指出,很多地區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并沒有核心技術,多數做的是系統集成。由于無法聚集高端頂尖人才,許多地區根本沒辦法掌握機器人核心技術。“現在,我們已經把這些高端人才聚集起來了,雖然現在他們的項目還不大,但這些人真正具有核心技術,在未來的競爭中已經占得先機,今后勢必能孵化出一批優秀的企業。
除了機器人企業外,松山湖還有數家機器人服務平臺,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就落戶在松山湖,而工研院則正在籌建東莞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應用服務中心,還有市場化的公共創新平臺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依托這些已建成或正在籌建的服務平臺,松山湖的機器人產業資源將得到有效整合,促進東莞機器人產業上下游的交流合作。
松山湖將以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為核心,大力培育運動控制與高端裝備企業群、工業與服務機器人企業群和高端消費產品企業群三大企業群。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先期主要依托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及固高公司、大疆公司,在松山湖建立一個集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企業孵化、天使基金于一體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旨在匯集工業機器人領域各類人才,形成完整的工業機器人配套體系,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機制,結合東莞乃至珠三角全力發展自動化升級的大背景,真正成為國內乃至全球主要的高科技機器人發展基地。
多個機器人應用方向將受企業熱搶
汽車制造:在中國,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業,其中50%以上為焊接機器人;在發達國家,汽車工業機器人占機器人總保有量的53%以上。據統計,世界各大汽車制造廠,年產每萬輛汽車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為10臺以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工業機器人必將對汽車制造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中國正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競爭力,這一切都預示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巨大。
電子電氣:電子類的IC、貼片元器件,工業機器人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均較普遍。目前世界工業界裝機最多的工業機器人是SCARA型四軸機器人。第二位的是串聯關節型垂直6軸機器人。羅百輝指出,超過全球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一半的這兩種工業機器人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手機生產領域,視覺機器人,例如分揀裝箱、撕膜系統、激光塑料焊接、高速四軸碼垛機器人等適用于觸摸屏檢測、擦洗、貼膜等一系列流程的自動化系統的應用。
食品加工:機器人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即使在很多的傳統工業領域中人們也在努力使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在食品工業中的情況也是如此。目前人們已經開發出的食品工業機器人有包裝罐頭機器人,自動午餐機器人和切割牛肉機器人等。
家電制造:白色家電的大型設備領域對經濟性和生產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降低工藝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成為重中之重,自動化解決方案可以優化家用電器的生產。無論是批量生產洗衣機滾筒或是給浴缸上釉—使用機器人可以更經濟有效地完成生產、加工、搬運、測量和檢驗工作。
冶金鑄造:工業機器人在冶金行業的主要工作范圍包括鉆孔、銑削或切割以及折彎和沖壓等加工過程。此外它還可以縮短焊接、安裝、裝卸料過程的工作周期并提高生產率。在極端的工作環境下進行多班作業—鑄造域的作業使工人和機器遭受沉重負擔。制造強勁的專門適用于極重載荷的庫卡鑄造機器人的另一個原因:高污染、高溫或外部環境惡劣的領域。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周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智慧醫療建設如火如荼,華北工控聚焦高端醫療設備市場持續嵌入式計算機產品創新與應用,成功打造了嵌入式AI主板與整機方案,助力客戶實現醫療手術機器人開發與場景化應用落地。接口,集成控制,
本周,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自動化,
這周,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本周(或近期),全球工業科技領域亮點頻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成為核心驅動力,政策利好、技術突破及市場合作持續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華北工控躋身協作機器人賽道,打造了EMB-4148等嵌入式AI計算機,可以輕松解決機器人系統聯動控制與連續運作挑戰,助力協作機器人實現技術創新與多元化場景應用。制造業,接口,智能化,
本周及近期(大致涵蓋7月初至7月下旬),中國工業科技領域熱點頻出,一系列展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共同勾勒出行業蓬勃發展的最新圖景。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
本周(7月7日-7月17日),中國工業科技領域熱點頻出,宏觀經濟數據發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持續突破、智能制造加速轉型、綠色能源政策加碼,共同描繪出行業蓬勃發展的最新圖景。
2024 年 9 月 24 日,匯聚了國內工業領域頂尖企業和專業人士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倍福展臺(HALL 6.1, D018)第一天人流絡繹不絕,作為全球自動化新技術的驅動者,倍福在本屆工博會上全方位展示其基于 PC 的創新控制技術如何幫助企業提高設備和系統的效率,助力實現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數
2024 年 9 月 24 日,匯聚了國內工業領域頂尖企業和專業人士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倍福展臺(HALL 6.1, D018)第一天人流絡繹不絕,作為全球自動化新技術的驅動者,倍福在本屆工博會上全方位展示其基于 PC 的創新控制技術如何幫助企業提高設備和系統的效率,助力實現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數
電子商務、供應鏈優化、物聯網(IoT)和云服務等長期趨勢都得到了加速發展,線上購買、到店自提(BOPIS)和微型配送等因疫情發展出的趨勢亦是如此。這些方式的規劃和采用將提高智能自動化概念的接受程度,從而在2021年持續帶動零售的增長。
通過此次收購將增強SAP的智能自動化處理能力,為全球各行業提供更精細的自動化服務,以節省工作時間、提高效率和優化運營成本。
企業加大了對智能自動化的投入,包括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AI),以及機器學習(ML)和規范性分析解決方案。如果企業想為一線員工提供深入的洞察,助力其實時開展行動,那么在2021年需要重點發展這些技術。
作為致力于通過其解決方案及合作伙伴助力企業一線獲得性能優勢的創新者,斑馬技術公司公布其第十二屆《亞太區消費者調查報告》(卷二)的調研結果。該年度調研旨在分析零售商的技術部署計劃,以解決長期存在的購物面臨的問題。調研結果顯示,零售商正在尋求利用智能自動化,云計算和移動化等技術來推動經濟增長。
歐力克斯自主研發的新型智能自動化SCARA機器人,可實現焊錫、點膠、鎖螺絲、抓取、搬運、組裝等工藝,成功應用到流水線工作。目前應用于醫療、3C數碼、汽車電子、新能源、LED光電等行業產品生產,為企業節約人工成本,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設備已榮獲多項國家專利,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產線自動化與工廠智能化持續發展的趨勢推動下,臺達于2015年推出自有品牌SCARA工業機器人DRS40L/DRS60L系列,開啟屬于臺達的智能自動化新局面。以滿足消費性電子產品商品周期短、量少、多樣、生產線換線頻繁的需求,進一步解決制造業發展中出現的勞動力不足以及惡劣作業環境等問題,幫助客戶從“自動化”邁向“智動化”
7445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