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根據這個目錄,對于石化產業而言,新建乙烯項目由省級政府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核準,而早在6月一次國務院會議上就提出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包括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和福建古雷。由于乙烯及其上下游配套項目投入大,產值高,對就業和稅收等帶動作用強,特別是目前在各地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此次核準權利的下放,地方政府一定會把乙烯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可以說這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所在的地方又一次迎來了乙烯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
眾所周知,乙烯產能是衡量一個國家石化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我國乙烯產能經過近十年的迅猛發展,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我國乙烯產能約1800萬噸。2014年隨著中國石油四川煉化一體化項目80萬噸/年乙烯的順利開車以及多家煤基烯烴項目的投產,2014年年底產能將突破2000萬噸。雖然產能增長迅速,但仍遠不能滿足下游的需求,位于下游需求前三的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等仍需大量進口,乙烯當量自給率僅有5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有2000萬的缺口需要填補,這對于乙烯產業未來的規劃和布局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全球乙烯生產所用原料約50%來自于石腦油,我國乙烯生產原料更是主要以石腦油為主,約占65%。石腦油來自煉廠,其產量受到煉油規模的制約,目前我國70%左右的原油用于成品油生產,30%生產石腦油。在100美元/桶及以上的高油價時代,石腦油裂解生產乙烯的工藝方法,由于原料成本高,難抵美國頁巖氣革命等提供的廉價乙烷原料,“油頭”乙烯裝置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在高油價背景下,我國近年來加大了乙烯原料多樣化的步伐,已開發并工業化了多種原料制烯烴的技術,特別是MTO(甲醇制烯烴)項目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