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勞動力短缺、成本增加、產能過剩及全球經濟的疲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來自全球的競爭在逐漸蠶食著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低端制造正快速從中國向其他低成本國家轉移,而高端制造向發達國家回流對中國制造企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面對種種壓力,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2014年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勞動力短缺、成本增加、產能過剩及全球經濟的疲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來自全球的競爭在逐漸蠶食著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低端制造正快速從中國向其他低成本國家轉移,而高端制造向發達國家回流對中國制造企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面對種種壓力,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產品創新、精益制造、柔性生產以及供應鏈集成,成為2014年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主基調。
IDC中國行業研究與咨詢服務部研究經理王岳認為:“2015年,中國制造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結構調整陣痛將會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轉型升級需求將更為迫切。在這一新常態下,創新仍將是企業發展最主要的驅動力。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制造業新特征。第三平臺技術的加速落地及物聯網、機器人、3D打印等創新加速器的潛力釋放將成為制造業兩化融合和轉型升級的關鍵。”
基于此,IDC對2015年中國制造行業作出如下10大預測:
§ 預測一:互聯網提速滲透制造業,2015年將是互聯網化產品爆發之年
§ 預測二:工業機器人換人將在2015年換擋加速
§ 預測三:云計算將為企業供應鏈管理保駕護航
§ 預測四:工業4.0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
§ 預測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對首席信息官的角色進行重塑
§ 預測六: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日益融合將對制造企業的信息安全提出嚴峻的考驗
§ 預測七: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將成為中國制造企業創新的源泉
§ 預測八:中國制造企業海外淘金步伐加快
§ 預測九: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
§ 預測十:小型化和專業化將成為制造企業發展新特征
在紛繁的預測中,IDC建議產業讀者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組關鍵詞:
IDC對以上關鍵詞的解讀如下:
互聯網提速滲透制造業,2015年將是互聯網化產品爆發之年
根據IDC去年的預測,制造業互聯網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售后等價值鏈環節。IDC認為,2015年,制造業互聯網化趨勢將進一步向產品延伸,未來的產品,其物理屬性將逐漸減弱,而更多的將是扮演互聯網接口及信息采集與傳輸的角色。產品將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等互聯網技術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
工業4.0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
2014年,德國工業4.0已成為中國制造企業最為關注的焦點。其核心內容可以總結為:建設一個信息物理系統網絡(Cyber-Physical System)、研究智能工廠及智能生產兩大主題、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與端到端集成。工業4.0將成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并實現柔性生產的關鍵。IDC預計,2015年,工業4.0 概念將從領導企業向中小企業以及從高端制造業向傳統制造業迅速傳播。中國制造企業將以工業4.0作為標桿,打造符合行業特點,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智能工廠。
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
在轉型升級與"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國制造企業正試圖擺脫因低端價值鏈所帶來的價格競爭,努力向價值鏈兩端延伸。研發、設計、營銷、售后、品牌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等服務環節的投入逐年增加。IDC預測,未來一年,中國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邊界將越發模糊,兩者間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將驅動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中國制造企業需要將服務理念植入價值鏈每一個環節,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創造源源不斷的價值。
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制造企業發展新特征
當今的中國企業管理模式主要以業務為導向,依靠集中生產,規模生產來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實現規模效益,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然而龐大的規模限制了企業的靈活性與反應速度,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往往無法及時作出調整,從而增加了企業風險,錯過市場機遇。IDC認為,小、快、靈再加上專注與極致才是未來中國制造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出路。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tma9f6nc3p5.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5年9月,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迎來它的百歲誕辰。1915年創業成立的安川與中國頗有淵源。追溯至上世紀初,1913年,孫中山先生曾拜訪安川創始人安川敬一郎先生家中,并題詞“世界平和”的良好寄語。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日本不斷出現廢爐,而中國則持續進行旺盛的核電投資。
中國7月制造業活動小幅放緩。官方制造業PMI 51.2,較6月小幅放緩,但仍維持在高位。
過去的幾年,金融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穩壓日本、德國,甚至個別年份還超過美國。
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市場,年進口金額在1700-1900億美元,考慮到自主可控以及半導體作為本國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代表,大力發展本土半導體行業勢在必行,其中存在的投資機會確定性很高,且未來的景氣周期較長。投資者如何去把握行業性的長期投資機會,本文粗略談談,拋磚引玉。
作為科技產業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芯片的發展好壞至關重要,而中國廠商也是在極力努力發展自主處理器和內存等。
美國白宮官網29日發表聲明,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體投資限制,擬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關措施,之后不久將正式實施。
在國際局勢波動不斷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重構愈發劇烈,中國制造企業正面臨深刻挑戰與重塑機遇。關稅壁壘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更具韌性與效率的運營之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成為眾多企業破局突圍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在自主產品研發的企業中,工藝設計作為制造企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全新的生成式智能工藝規劃系統應運而生!智能化,
在地區需求不斷升級,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凸顯的關鍵節點,為推動中部地區新一輪的科技革命、釋放產業變革動能、助力中部地區制造企業創新發展,一場蓄力已久的制造業盛會-中國(中部)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部工博會”)將于2022年7月28-30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序幕!
2022“數字化轉型”專題將通過企業走訪、人物專訪、產業研究等形式,多角度剖析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發展與未來,匯編發布一系列富有價值的專家觀點和企業案例文章。
僅一聯合智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裝備解決方案的制造企業,也是一家為藥品、乳品、保健品等行業提供包裝技術和設備的隱形冠軍企業。
如何提高供應鏈水平,增強制造企業信息化管理,作為繼戰略、組織績效后又一重要的管理和監控手段,企業經營分析逐漸進入企業高層和管理者的視野。
如今,MES系統作為核心功能模塊受到越來越多制造企業的青睞。在引入MES系統的過程中,實施前的準備工作是一個非常關鍵也是經常被忽視的環節。
近年來,我國加快支持面向重點行業領域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體系建設,涌現出了多種大企業“雙創”新模式。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接近60%。
10月26日上午,國務院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負責人秦志輝,介紹了工信部在推動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方面的具體工作。
據 2014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國家級經開區的發展定位、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進一步促進國家級經開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工業,智能制造,無錫太湖,
與惠州市在智能制造、職業教育、智慧交通、綠色城市等領域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搭建德國“工業4.0”與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對接平臺,推進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繼與廣東省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西門子進一步落實與廣東省各級城市的全面合作
作為制造業城市,佛山、東莞兩地一把手均在不同場合強調,“只是制造業大市,而不是制造業強市”。制造業作為兩市發展根基,創新驅動自然也離不開這個基礎。因而,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知識密集型企業,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兩市創新驅動主要陣地和目標。
以“智造未來·創新服務”為主題的“2018(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于2018年5月8—9日在上海浦東綠地假日酒店隆重召開。大會迎來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近千人參加。大會舉行了開幕式、主論壇和5個專題論壇。本屆大會掀起了探討智能制造的熱潮。主論壇匯聚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業界領袖,圍繞智能制造前沿理
我國現在是制造業世界第一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選擇是痛苦的,企業家變革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就是蛻變重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眼光既要向外,準確看到新時代環境的改變及趨勢,又要向內,重新審視企業自身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其中有五道關口是必須攻克的。
李克強總理3月7日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參加審議。一位旗艦級制造業企業代表介紹,通過“互聯網+”,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實現了老基地技術改造和老產品轉型升級,使老樹煥發了新芽。總理說,不僅要讓“老樹發新芽”,還要通過雙創讓“新樹深扎根”,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性創新
2018年玻纖行業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預示著玻纖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動力源泉,同時也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沖破固有的模式,這樣才使得技術創新的成果競相迸發、創新成果的轉化水到渠成,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推動玻纖產業未來的發展。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