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雖然由德國、美國最先提出,但各個國家和企業都力爭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盡快建立領先地位。這必將引發全球制造業的洗牌,加速淘汰落后生產力。不能有效掌握和利用信息資源的企業將被迫出局。
“你不知道明天競爭對手從哪兒冒出來,也許就是個大學生,但他帶來的東西往往是顛覆性的。”艾默生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趙大東曾告訴《鳳凰周刊》,這是他最大的焦慮。
事實上,數字革命對傳統行業的重塑不過剛剛開始,這種影響到底以什么形式出現,沒有人能看清楚。
“但是有一點大家都很清楚,誰跟不上,不要說20年,可能10年后就沒有了。柯達、諾基亞都是太好的例子,說不行就不行了,稍微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趙大東說。
歐盟、日本、韓國等因此紛紛制訂了一系列規劃、戰略,甚至將支持工業4.0上升為法律。
德國、美國的較量
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2011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工業4.0”概念。德國政府隨即將工業4.0列為《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目前,德國正推進將工業4.0從產業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
德國各界的普遍共識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已經喪失了全球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機遇,必須在工業4.0占據領先。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20個互聯網企業中沒有歐洲企業,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曾說,德國企業的數據由美國硅谷的四大科技公司把持。為避免喪失傳統優勢,德國多數大型自動化工業企業,以及上千的中小企業都已經嵌入到工業4.0國家戰略中。
以西門子公司為例,2014年西門子發布“2020公司愿景”,西門子中國區副總裁許國禎告訴《鳳凰周刊》,這涉及集團多項重大戰略調整。
西門子重新梳理確定三個業務核心,即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即工業4.0)。之前西門子的數字化業務內嵌在其自動化業務中,現在已將數字工廠業務獨立。
成都一家工廠是西門子在海外落地的首個工業4.0項目,實現了從管理、研發、生產到物流配送全過程的數字化,并與德國生產基地和美國研發中心進行數據互聯。其產品良率達到了驚人的99.9985%,準時交付率達到98.8%。
西門子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慕尼黑大學、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弗勞恩霍夫應用與集成安全研究所等聯合啟動自動化與數字化研究聯盟。該聯盟向全球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開放。
由此可知,圍繞工業4.0已經升級到平臺競爭層面。
上頁 1 2 3 4 5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