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變化,日本應該如何應對呢?現在的一個問題,是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充分。比如說,工廠使用的制造設備的通信標準繁多,許多標準并存,沒有得到統一。雖然有對每種裝置各不相同的通信標準分別進行轉換、使彼此實現通信的技術,但發展標準化面臨著諸多障礙。
參與起草白皮書的日本經濟產業省制造產業局制造政策審議室長西垣淳子指出:“跨越企業和行業的壁壘,強化‘橫向合作’,在IoT時代,這對于日本制造業提高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要想提高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力,還必須使制造現場進一步加快利用軟件的速度。這需要在制造現場,擴大對統一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數據串的軟件工具(PLM工具)等的活用,并且強化軟件技術人員的培養。
普遍觀點認為,強力推進工業4.0的德國的長處,在于產官學的密切合作。日本政府也在2015年1月29日確立的“旨在促進成長戰略進化的今后的討論方針”中,提出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IoT等改革產業結構”。在IoT引領制造業務模式發生巨變、跨越企業和產業框架的標準化動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日本或許也需要具備德國那樣的產官學合作能力。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