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創新主體分析
從專利申請人類型看,京津冀三地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領域的研發主體均為企業,其有效專利占當地有效專利總量的比重分別為63.03%、68.14%和60.05%。其中,依托北京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成為北京專利產出和儲備的重要主體,其擁有的有效專利量占當地專利資源量的比重高達31.69%;而天津、河北高校及科研院所擁有的專利資源量則少得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的個人專利占比高達19.74%,意味著其技術創新水平整體較低。
三地排名靠前的創新主體中,科研院所和企業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北京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想、大唐移動通信等創新主體,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唐移動通信等近期專利申請較為活躍。天津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三星光電子、曙光信息、漢柏科技等創新主體,其中三星光電子、曙光信息等企業近期專利申請較為活躍。河北的專利主要集中在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三研究所、第四十五研究所、華北電力大學和燕山大學、保定天威、英利能源、國家電網公司等創新主體,其中,保定天威、英利能源等企業近期專利申請較為活躍。
確定分工協同重點
北京——創新中心。由上述分析可知,北京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雖然行業規模略小于天津,但專利數量最多,遠遠超過其他兩地的總和,且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專利資源實力顯著強于天津、河北。因此,在該行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北京市應當承擔區域“創新中心”的任務。一方面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北京在該行業中巨大創新優勢,輻射帶動周邊相關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注重持續將技術優勢有效轉化為行業競爭優勢,不斷提升北京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尤其是通信系統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等優勢行業的技術內涵,積極前瞻培育發展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行業新興增長點,將該行業由大做強。
天津——制造中心。天津市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行業規模在京津冀三地中最大,但專利數量僅為北京的1/10,創新主體既有科研院所,又有企業,且在技術上與北京共同關注通信系統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等細分領域以及設備維護、測算等技術點。因此,天津市較為適宜承擔區域“制造中心”的任務,并借助北京的技術創新優勢,重點在通信系統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等細分領域和設備維護、測算等技術上開展協同研發。
河北——配套中心。河北省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行業規模和專利資源基礎最為薄弱,可以針對北京、天津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提供配套的產業協同支撐。重點圍繞北京、天津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發展的需求,著力為北京天津的行業由大做強承接和發展外圍配套產業。此外,還可依托在信號裝置技術等技術點擁有相當專利資源的比較優勢,培育發展信號裝置等優勢技術領域的研發與制造能力。
上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