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傳統醫療產業如何實現完美聯姻
發布時間:2015-08-19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產業分析
人瀏覽
關鍵字:
醫療產業
互聯網+
導 讀:
乘著“互聯網+”的東風,醫療產業又一次迎來發展的春天,互聯網醫療呈現井噴式發展勢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互聯網+”戰略,互聯網醫療將對傳統醫藥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二、互聯網醫療加速發展的阻力
商業模式“落地”難。國外互聯網醫療起步較早,商業模式相對成型。以軟件類企業為例,其收費對象主要包括藥企(為其提供廣告和問卷調查服務)、醫生(根據地理位置、保險狀態及專業專長等信息將其推薦給患者,并提供預約服務)、保險公司(基于軟件經濟價值吸引其承保)。與此相比,我國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除了收取廣告費和向上游藥企收費外,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的生存主要依賴融資。偶有如好大夫在線、春雨掌上醫生等以電話問診形式收取費用也是直接支付給醫生本人,且這一模式不夠規范,不具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
行業標準缺失。一方面,目前各類移動醫療設備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數據接口,難以實現數據互通,既影響個人健康信息的全面整合,也不利于健康數據的匯總和分析利用。另一方面,由于現有醫療體制的不足,我國的病種編碼、收費代碼、藥品和耗材數據庫等都是各省、各醫院各自為政,阻礙了信息共享和流通。
行業監管缺位。2013年,美國參議院批準了美國FDA安全和創新法案,從法律層面正式確立FDA為醫療類APP的監管機構。在我國,目前僅有2009年衛生部頒布的《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屬于部門法規,法律效力極為有限,可以說我國互聯網醫療的監管尚處于準真空狀態。這一局面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形成了兩大制約:一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互聯網醫療APP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無序競爭現象突出;二是個人隱私安全保護不足,既制約需求潛力釋放,也存在數據泄露的巨大風險。
三、互聯網醫療加速發展的政策措施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衛生、工信、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協作,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醫療健康服務與互聯網的有效對接。二是推進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培育壯大互聯網醫療品牌。三是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向,切實將國家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
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體系。一是統籌和推進全國互聯網醫療信息標準化工作,加快實現數據交換與共享,構建醫療信息大數據平臺。二是規范互聯網醫療硬件和軟件產品,加快實現設備標準化生產。三是加快出臺互聯網醫療行業準入標準,規范行業準入條件,防止低水平重復開發。
加強行業監管。一是明確行業監管機構,加強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監管。二是出臺相關細則,明確對互聯網醫療主體資格審查備案、知識產權保護、糾紛處理、消費者維權等問題的解決辦法。三是加強互聯網醫療的信息安全管理,確保醫療信息在發放、傳輸和傳遞過程中的安全性。 上頁 1 2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