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格力與互聯網性價比模式的紅利差異,董明珠提及了“微笑曲線”的理論:“可能現在大家都愿意追求兩頭(設計和銷售),但格力恰恰愿意追求底端(制造),因為只有底端才能支撐起兩頭,否則兩頭是不存在的。”
節自《董明珠: 格力將推動智能制造工業化進程》
近兩年,隨著小米等互聯網企業以性價比模式殺入家電產業,傳統企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關于商業模式和產品邏輯的討論容易發酵,董明珠領導的格力也與互聯網企業產生了不少觀點碰撞。
不過究竟哪種模式能代表中國制造的未來,尚無定論。而董明珠的底氣又在哪兒?
當筆者問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格力與互聯網性價比模式的紅利差異,董明珠提及了“微笑曲線”的理論:“可能現在大家都愿意追求兩頭(設計和銷售),但格力恰恰愿意追求底端(制造),因為只有底端才能支撐起兩頭,否則兩頭是不存在的。”
“當下中國的產能落后,供給側的改革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的升級,而是從根本上來解決,那怎么辦?所以自己擁有模具,一系列空調需要的技術保證,我希望把它擴大化,推動智能制造的工業化進程。”董明珠表示。她這一番言論,也透視出格力邁入工業自動化體系和智能裝備制造領域的初衷。
格力自2003年便開始引入自動化理念,公司內部曾提出“3至5年實現無人車間”的口號 。在具體的專攻方向上,格力鎖定了機器人和精密機床兩大領域。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格力的自動化產品,已經涵蓋工業機器人及集成應用、伺服機械手、數控機床、智能物流與倉儲設備、智能檢測設備、自動化生產線、服務機器人、工業零部件等10多個領域,共100余種規格產品。2015年產出智能裝備2000臺套,超5億元。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何振紅認為,中國工業和德國工業的差距在于,德國工業是五元結構,一家工廠自成體系融合設計、物流等各個產業鏈環節,而中國工廠的制造體系僅包括工業制造和供應鏈兩個環節。這之間是生態體系性差距。她認為,無論是開發機器人,還是模具工廠,格力的前景在于打造出了工業系統。
她進一步指出,有別于一般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格力多年的制造經驗讓其對工業邏輯非常了解,以這樣的基礎涉足這個領域,將幫助中國制造業進行提升,與此同時,格力將獲得的可能是一個幾千億的市場規模。而在工業創新過程中,非常依賴模具的打磨技術,格力憑借多年的工業經驗,將為行業起到帶頭作用,打造出造福于中國制造業的工業體系。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4.0并不是所謂的自動化率多高,而是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下,找到經濟效益最優點。在這個點上,不管是用人工也好,用機器也好,都是工業4.0。也只有經濟效益了,制造業才有動力推進智能制造,才能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擁有承受力。
互聯網+工業模式下,企業、客戶及利益相關方紛紛參與到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及價值實現等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消費者體驗式的參與徹底顛覆了傳統生產的垂直分工體系,微笑曲線的理論基礎將不復存在?;ヂ摼W+工業將促使中國制造業告別微笑曲線。
制造業是中國產業經濟的支柱產業,驅動著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也由此獲得了“世界工廠”的名聲。雖然成就斐然,但是中國制造業的主要產能集中在低附加值部分,處于產業經濟學中“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的底部區域。
智能制造作為新工業的模式正在快速走來,它將改變的是傳統的制造和管理模式,開啟一個嶄新的制造新時代。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唐山時,要求唐山抓住國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利時機,按照“三個努力建成”目標,爭取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鼓勵這座英雄城市再創輝煌。
供給側改革和環保趨嚴導致部分小型造紙業企業停產,也是造成箱板紙、瓦楞紙供求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在傳統制造業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洛陽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改革,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機器人正成為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新名片。
自今年兩會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性方針起,傳統制造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制造”節目將焦點對準家電業智能制造。其中,海爾互聯工廠作為國內傳統制造業供給側改革的先驅,成為柔性制造的樣板工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為規格最高的年度經濟會議,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被視作下一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會議中有哪些“關鍵點”值得關注?又傳遞出哪些政策信號?來看看權威專家第一時間的解讀。
這樣讓“供給側和需求側站在一起”的探索,一開始飽受置疑,而現在即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可能。“與用戶零距離”這一清晰的戰略方向牽引下,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戰略不斷迭代升級。海爾打破了“以企業為中心”的科層結構,進行了“人人創客”的組織再造。
2016年上半年,各地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拓展新發展空間,著力培育新發展動能,地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區域發展新亮點不斷涌現,呈現出“東部企穩趨好,中部基本平穩,西部穩中有升,東北下行趨緩”的特征。
中國制造業里確實有一批企業家,數十年如一日,在某個細分領域一直堅守,追求精益求精的生產,占據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第一的位置,為我國推動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標本和方向。這批企業家是中國經濟的頂梁柱之一,他們的感受和困惑,理應得到政府重視。
8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