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國發起的“工業4.0”(Industry 4.0)概念,在全球逐漸發燒。不過,制造相關企業、半導體組件或是系統整合商,雖然明了工業4.0將為其帶來新的龐大商機,但普遍卻不很清楚該怎么跨入市場,甚至如何在自家工廠導入工業4.0概念。
本文將從工業4.0起源及定義開始,以及闡述相關業者布局策略,期可為讀者帶來清晰的工業4.0發展藍圖。
工業4.0提升制造業生產效能
維基百科(Wikipedia)中定義的工業4.0為:工業4.0或稱第四次工業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生產力4.0,是德國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高科技計劃,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及科技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用來提升制造業的計算機化、數字化與智能化。
工業4.0的目標不是創造新的工業技術,而是統合所有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是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能工廠(Smart Factory),并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伙伴。
另外,工業4.0技術基礎是智能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以及智能傳感器網絡,亦即通過傳感器和致動器(actuator)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連接。
西門子(Siemens)數字工廠事業部、工藝工業暨驅動科技事業部總經理鄭智峰表示,工業4.0涵蓋九大技術,包括擴增實境(AR)/虛擬現實(VR)、模擬(Simulation)、大數據(Big Data)分析、自主性機器人(Autonomous Robot)、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工業因特網(Industrial Internet)、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水平垂直整合/3D打印以及增進系統智能化。
圖1:工業4.0九大關鍵技術。
若能在工廠中落實這九項技術,才能真正符合工業4.0定義需求。工業4.0能為制造業帶來提高生產靈活性、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及提升生產效率等優勢。因此,除了德國之外,歐美各國與中國大陸都已啟動工業4.0計劃,臺灣政府也推出“生產力4.0”計劃,以協助臺灣廠商加快進入工業4.0領域。
工業4.0商機誘人
自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之后,全球也開始重視,因而為制造商、半導體組件、系統整合廠商業者等帶來新的商機,其中機器人可謂是直接受惠的產業。
1 2 3 4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