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D打印面世以來,通常都被擺在傳統注塑成型技術的對立面,二者仿佛水與火,時刻都準備著拼個你死我活。但實際上,這兩種技術各有各的優勢,有時候它們也可以共融,甚至互補。
3D打印在快速原型制造,小批量制造,低成本方面表現突出,而注塑成型技術則是工業領域標準的大批量制造技術,并且擁有無與倫比的速度。二者各有優勢和不足,如果把它們接合起來,想必是皆大歡喜的場面。
不可思議:3D打印與注塑成型的完美結合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3D建模師Luca Toson 創建了一個獨特的3D打印模型,在某種程度上象征了增材制造和注塑成型技術的完美結合:一個由300塊部件組成的微型注塑模型機,全部由一臺 Zortrax M200 桌面3D打印機完成。
雖然只是一個不具備實際功能的模型,但這個1.36比例的模型復雜度和細節度相當高,有些部件甚至可以活動。
在打印過程中,Toson 用到了多種材料,包括Z-ULTRAT,Z-ABS,Z-GLASS。在打印和組裝完成后,除了上色等后期處理,他還給每個邊都加上了鋁合金包邊,最終的模型尺寸為370 x 166 x 155 mm。
總之,這絕對是一件生動展現了3D打印技術和注塑成型技術結合可能性的作品,就連桌面3D打印機的性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對于號稱能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增材制造技術和傳統的注塑成型技術,你有什么看法?二者是否有結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