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19日,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SAC/TC124)秘書處主辦,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ITEI)承辦、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協辦的第十五屆“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2016 ——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2016年5月18-19日,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SAC/TC124)秘書處主辦,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ITEI)承辦、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協辦的第十五屆“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2016 ——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智能制造相關政府部門、核心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悉數出席,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參與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專項和試點示范專項行動近百家企業的專家參會,涉及信息技術、數控、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新能源、電力、農機、新材料、生物制藥及醫療裝備和石油化工等行業,與會代表近500名。共同圍繞“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展開深入探討,兩天會議碩果累累,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智能制造專項、“互聯網+”等政策落地提供了多方位“資源”對接。
本次會議的宗旨是從政府和企業兩個維度,解讀2015年智能制造重點專項的實施工作,對我國首批啟動的智能制造頂層基礎共性標準廣泛征集意見;深入研討國家開展的智能制造專項和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技術要點;討論智能制造最新國際標準化進展,搭建與國際優秀企業的對接平臺。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科技部高新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國際電工委員會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IEC/TC65)、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委員會(DKE)等單位領導和專家,親臨會議現場并帶來精彩紛呈的致辭和主題演講。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戴紅主任談到,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研討會作為國內外工業自動化領域技術研討和標準交流的重要平臺,對推動我國發展智能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科技部高新司先進制造處王靜處長在致辭中指出未來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未來先進制造領域著重四個布局:1.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2.智能機器人;3.制造基礎技術和關鍵部件;4.網絡協同制造(數字工廠/智能制造)。并且科技部即將完成先進制造領域“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從布局來看,制造業應兼顧高精尖技術和基礎技術,并從企業實際狀況入手,發掘企業差異化優勢。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張榮瀚調研員介紹了工信部近期開展的智能制造重點工作:與國家標準委組織專家編制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與財政部共同啟動了第一批智能制造專項工作;完成并發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正在編制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還就近期工信部智能制造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她認為本次研討會搭建了國內外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交流平臺,并將對我國正在執行的智能制造專項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IEC/TC65 秘書長Rudy Belliardi先生表示,“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研討會已經成為探討IEC/TC65全球范圍核心主題的年度盛會,也是自動化行業利益相關者青昧的交流平臺。本屆論壇的主題“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涉及過程控制、離散制造、批量控制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主題的討論本身就具有重大意義。
SAC/TC124副主任委員、會議承辦方ITEI歐陽勁松所長表示,無論是智能制造,還是工業4.0都是模式上的創新,需要充分利用各行業已有基礎和資源,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實施,這需要觀念的轉變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基于共識的標準支撐,才可能在工業實踐中得以實現。
此次研討會參與的廣泛性也數歷屆之首,來自21個單位的24位演講專家,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和實現獻計獻策。菲尼克斯電氣、三菱電機、西門子、ITEI、CLPA 協會、倍加福、東土科技、倍福、沈陽高精數控、羅克韋爾自動化、貝加萊、海天煒業、TüV南德、通用電氣、中科院沈自所、中國西電、恩德斯豪斯、FDT組織、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委員會(DKE)等單位專家緊扣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圍繞“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與近500余名國內外產業界、學術界、應用領域的專家和代表們展開了為期2天的技術交流和探討,并現場展示了相關解決方案及演示系統。
本次會議的最大特色,在于特別邀請承擔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專項基礎共性標準與試驗驗證平臺負責人的5名儀綜所專家,從數字化車間通用技術要求、集成與互聯互通、工業控制網絡一致性與互操作性、功能安全與工業信息安全等方面,就國家智能制造頂層基礎標準的制定情況和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廣泛征集國內外行業專家意見,以保障項目的執行質量和最終的應用效果,探索國家基礎共性標準制定的新模式。
出席會議代表普遍反映通過本次研討會深度了解到工業發達國家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法規、標準、技術、產品及應用實踐中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為推動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進程,形成我國智能制造相關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應用、服務體系都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本次會議一貫秉承著引領、創新、實現和拓展的宗旨,后續還將通過網絡和平面媒體、微信等新媒體方式共享本次“不閉幕”研討會精彩內容,期待您的繼續關注!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早在20 世紀70年代,魏德米勒在工業 3.0 浪潮中,開啟技術狂飆,以顛覆性技術解碼自動化產業基因,其革新魄力令行業為之傾佩。智能,工業物聯網,
工業自動化場景中,讓不同設備順暢“對話”是基礎,更是挑戰。Modbus TCP協議因其簡單可靠而被廣泛應用。歐姆龍NJ/NX系列PLC憑借強大的網絡通信能力與靈活配置,支持Modbus TCP 等主流協議,可高效連接各類工業設備,輕松實現對Modbus TCP設備的管理與監控。
安川推出了工業機器人新機型GP215L與GP300,以強化的性能與智能化技術,助力企業高效生產,智造未來!自動化,
2025年6月4日至6日,由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與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本屆展會,展覽面積突破10萬平方米,覆蓋5大展館,匯聚全球1200余家頂尖企業。電機,自動化,伺服,工業機器人,安川電機,
5月22日,全球領先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商凱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湖路壹方商業中心舉行新辦公室喬遷儀式。新址的啟用標志著凱睿德制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邁入全新階段,彰顯了其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持續投入。凱睿德制造創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親臨現場并致辭,與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
全球軌道交通自動化趨勢下,云軌無人駕駛系統正通過先進的智能車載控制技術重塑我們的出行體驗。華北工控積極布局智慧城軌領域,推出了可實現云軌無人駕駛系統智能車載控制的模塊化工控機方案。
19 世紀末魏德米勒一枚按扣式緊固系統,如同工業世界的鑰匙,悄然轉動了工業創新的鎖芯。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首款塑料接線端子C位出道,電氣聯接的世界從此輕裝上陣。這場“材質叛逆”不僅顛覆了行業認知,更讓“技術創新” 深深烙印在魏德米勒的 DNA 中。自動化,齒輪,電源模塊,
本周,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能源轉型及智能制造等領域迎來多項重要進展與熱點事件,展覽盛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交織,共同繪制出產業蓬勃發展的畫卷。機器人,
近日,由江西省計量測試研究院牽頭,關于“煤制氣管道內氣體流速流量測定的計量行業(JJF或JJG)標準”研究項目在南昌正式啟動。天津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氣體流量測量領域的技術骨干企業,受邀參與該項目的聯合驗證與關鍵技術支持工作。此次合作標志著雙方在工業氣體計量領域的協同創新邁出了堅實一步。標準化,系統
近日,天津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赴江蘇省蘇州市環境檢測中心開展專題技術交流,圍繞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檢測方法標準制定與驗證工作展開深入探討。此次交流旨在進一步推動PFAS領域分析測試技術的標準化、規范化,為新污染物監測能力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蘋果位于紐約的第五大道旗艦店的12米無框玻璃幕墻,盧浮宮金字塔的鉆石切面玻璃,上海中心大廈的螺旋形抗風壓幕墻——在這些世界建筑奇跡的背后,都隱藏著玻璃深加工行業的“材料工業之戰”。智能制造,標準化,
近日,汽車零部件巨頭博格華納的歐洲核心團隊到訪歐姆龍自動化展廳,開展深度技術交流。雙方聚焦模塊化、標準化制造的實踐與效率提升,共同探討智能制造升級方案,為未來聯合創新全球及市場拓展及打下堅實的戰略基礎。機器人,
全國變頻調速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18)、全國電力電子系統和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含半導體電力變流器的調速電氣傳動系統分技術委員會(SAC/TC60/SC1)第三屆委員會于5月23日至25日在武漢召開。來自天津電氣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天傳檢測、國網電力科學院武漢南瑞(會議協辦單位)、ABB、西門子、普傳科技、新
2022年8月25日上午,全國工業機械電氣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敏裝置工作組(SAC/TC231/WG6)第三屆換屆大會,由組長單位濟寧科力光電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在山東曲阜成功召開。全國工業機械電氣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秘書張穎,濟寧市市場監管局標準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永全,濟寧科力光電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
“設備程序標準化”,就是讓程序成體系化,使生產線的運行不受人工技術水平和機械操作差異影響,任何人都能夠操控。歐姆龍,
“設備程序標準化”,就是讓程序成體系化,使生產線的運行不受人工技術水平和機械操作差異影響,任何人都能夠操控。歐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