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維碼微平臺 大視野

          • 工控頭條

            CA800二維碼工控頭條App

          當前位置:自動化網>自動化新聞>人物專訪>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關注智能制造的正確姿勢

          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關注智能制造的正確姿勢

          發布時間:2016-09-06 來源:中國工業報 類型:人物專訪 人瀏覽
          關鍵字:

          機械 工業4.0 CPS

          導  讀:

          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先生根據學習與調查實踐,歸納德國工業4.0的主要內容:即1.0為機械化;2.0為電氣化、半自動化;3.0為信息化,即高度自動化、少人化;而4.0就是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了,即虛擬實體系統CPS(cyberphysicalSystem),也有人翻譯為信息物理系統。

          德國工業4.0的著眼點、關鍵點是什么?工業4.0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什么?它突破方向最有可能在哪里?目前來看,它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德國工業4.0與智能制造在全國制造業界引起巨大反響。據聞,在相當一些德國企業尚未清楚工業4.0的情形下,國內輿論宣傳與國外相比,甚至更加普遍,聲音更加響亮。那么到底什么是工業4.0?它將帶給現代中國裝備制造業界什么樣的影響?在這樣的情形下,當前的中國業界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應該做些什么?

          作為中國機械工業領域老資格的領導者之一,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烈初以其數十年的從業經驗,特別是扎實深厚的專業功底,以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對德國工業4.0以及未來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提出了非常有見地的意見及建議。與之交流過的一些企業界人士評價,這是一個自工業4.0概念提出以來,國內有關對其詮釋與理解十分到位的一篇文章。只有經過認真思考、踏實調研、有深厚專業背景以及對行業深刻理解和洞察之人,才能產生如此有針對性、有見地的意見。

          機械 工業4.0 CPS

          “智能制造是一項長期系統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考慮企業效益(指質量、成本、交貨期)的前提下,用投入產出經濟學理論審視實施智能制造。

          中國裝備工業現階段還在于加強科學化、信息化管理,距離智能化尚有很長一段過程;智能制造發展需要全方位人才。”

          沈烈初先生根據學習與調查實踐,歸納德國工業4.0的主要內容:即1.0為機械化;2.0為電氣化、半自動化;3.0為信息化,即高度自動化、少人化;而4.0就是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了,即虛擬實體系統CPS(cyberphysicalSystem),也有人翻譯為信息物理系統。

          沈烈初認為,首先要認識我國國情。我國制造業水平不同于德國,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工業4.0可作為參考而不能簡單復制,必須通過實踐和總結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成功之路。

          智能化首先需要高度信息化

          沈烈初說,工業3.0是信息化、高度自動化、少人化,而工業4.0應該是高度信息化(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構成CPS系統。“三化”發展呈序列順序進步,高度信息化向智能化過渡,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完成。

          他非常形象地描述到,數字化是將物體特征或工藝過程轉化為數字描述或數學模型。網絡可以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沈烈初說,沒有信息的網絡,類似沒有汽車的高速公路。沒有網絡,信息就無法高速傳遞,互聯互通。信息化即是數字化和網絡化的融合,包括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所謂物聯網,就是人或物這樣的實體用數字描述,通過互聯網進行物與物、物與人、人與物、人與人四維互聯互通。

          辨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最簡便的辦法是:前者是管理的開環系統,后者是管理的閉環系統。智能化是在信息化基礎上實現系統的自組織、自記憶、自診斷、自決策、自適應,使系統在更佳或最優情況下運行,因而需要建立大量的數據庫,建立各類數學模型或專家系統,而且信息必須是實時采集、加工、通信和處理。由此可以看到,智能化的發展是一個漫長、不斷改進與完善,進而發展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過實施一兩個專項就可以變身為智能制造了。

          “中國制造2025”中的十大高端裝備都要求定位在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之上,這就要求同時也要使其生產、制造過程實現“三化”管理。

          在沈烈初看來,智能制造的“三化”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而制造過程的“三化”,實際上應該是兩個領域,提供產品制造的裝備和制造過程。首先是裝備的“三化”,其次是制造過程的“三化”,這兩個概念有很大不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智能制造即產品制造過程的“三化”,是建立在提供裝備的“三化”基礎上,有這樣的“智能體”作為前提,才能實現智能制造。裝備的“三化”水平,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各行業“三化”的水平以及實現的難易程度。

          沈烈初同時強調,單機制造構成不了生產力,只有成套才能真正發揮生產力的作用,因而裝備單機實行“三化”過程中,要注意通訊接口,可與上下游設備互聯互通、信息交換及時、共享。對于成套設備來源于不同企業的,如何“三化”更加重要。

          辯證看待實體制造和虛擬制造

          沈烈初說,我用一生獲得的經驗教訓是,就技術論技術,很難真正推進技術進步與發展。虛擬設計、虛擬制造是一種手段,是為實體設計、實體制造服務的。信息技術發展到現在,有可能用計算機推演千百種方案進行比較,取得最佳方案后,再變為實體設計與實體制造,開發出新產品,再驗證修正完善。這就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資金。新產品定型后,再用計算機推演得出最佳制造過程,從而安排實體制造的工藝及生產。盡管這樣,也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為研發與制造過程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在這里仍然需要有經驗的設計師、工程師、制造工藝師決策和干預,這樣才能做出好的產品,才能保質量、降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計算機運行的海量數據,其基礎采集必須來源于實踐和實體,所謂大數據、云平臺,都是將海量數據經過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為實體制造與實體設計服務的。

          只有實體制造才能生產出產品,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需要。

          不同階段的智能化需要不同的頂層設計與實施步驟

          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大多處于工業1.0、2.0時代(只有少數企業處于3.0或3.0初期),因行業、地區、企業大小,所有制、創新能力、發展階段等有很大差異,因此必須分類指導推進智能化。

          沈烈初認為,參考模型對于企業實踐來說,僅起引導作用,智能制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企業的智能化管理還處于起步時期,尚處于規劃階段,遠未達到高度信息化水平。要清楚地了解,智能化的前提是高度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而信息化的前提是科學化管理,如精益化生產LP、準時化管理JIT等。

          沈烈初告誡,如生產管理中形成數據不規范,或不全面,則不可能實現實時的信息化管理。他參觀調研的企業中,大部分生成數據不真實,不能實時提供,據此進行的信息化管理又有什么意義呢?在現階段,企業管理不排斥在庫存、財務、工資等局部小系統不斷地引進應用CAD、CAM、CAPP、CAE、SCM、CRM等,以此來培養員工,不斷使生產過程科學化,遇有機會便可把各個獨立的信息孤島互聯互通。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個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局部操作,積累經驗,培養人員,最終實現高度信息化管理。要注意系統設計時,各信息孤島之間保留可鏈接的端口,以實現信息交換兼容。

          標準化和模塊化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

          信息化管理與產品的模塊化設計、生產組織結構、模式等有極大關系。德國產品設計結構一直采取模塊化,零部件尺寸要素標準化,這是為適應大規模工業化制造的需要,其技術模式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沈烈初用自己在德國學習時的經驗說明,工業結構為社會化、專業化大生產方式,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并可迅速轉型升級,有利于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由于產品的模塊化設計,企業內生產組織要相應地變化。

          沈烈初介紹,德國在上世紀80年代已普遍采用制造島(productioncell)模式:結構相似、工藝相近的零部件在一個“制造島”生產,這是成組加工(GT)的進一步發展。如今德國的一些企業仍然采用“制造島”生產模式,由于采用信息化管理又有了新的內涵。“制造島”現場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就構成了所謂的二級管理“智能體”。

          我國制造業管理模式存在著不同的形式,水平亦不同于德國。以機床行業為例,上世紀60年代即進行了兩種不同模式的生產管理,一種以零件為對象的專業化車間,一種以產品為對象的封閉式車間。如今,這兩種不同的生產組織模式仍在機床企業存在。可以想見,在此基礎上實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會有很大差別。

          在沈烈初看來,實現定制化、專業化、端對端、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硬件與軟件結合的工業4.0的現代化大生產模式,必須從設計上改革,采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盡量減少非標設計與生產。他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論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信息化管理都已面向全球,要真正做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兩種市場、兩種資金,“以我為主,師洋而不崇洋”,進而實現強國之夢。

          自主可控工業軟件與系統集成急需解決

          眾所周知,信息化與智能化的發展靠硬件,更要靠軟件。國內工業軟件研發與應用存在的短板必須徹底解決,實現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研發和應用體系,智能制造才能持續發展。

          對此,沈烈初提出建議,大型企業或集成商要有自己的軟件開發人員,通用性軟件如CAD、CAPP、CAM、CAE、ERP等可以買到,但結合現場工藝與生產需要的應用軟件要靠自己開發。相關工作人員要懂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更要懂得工作對象的產品與工藝,否則兩化不可能真正融合。在他看來,凡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企業,應用軟件都是自行開發的。很多企業的實踐表明,自主研發的應用軟件既經濟適用,又便于商業保密。

          沈烈初繼續以關鍵部件傳感器為例說明,長期以來傳感器仍受制于發達國家,因其重要作用,甚至有時引起政治與商業上的麻煩。在過去和今天的裝備工業發展戰略規劃中都將傳感器作為核心技術來攻關,目前來看,雖得到高度重視,但收效不明顯。沈烈初直言,無論虛擬制造與實體制造,亦或信息與物理系統的橋梁,都是傳感器。沒有傳感器就沒有智能制造,沒有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就沒有物聯網,也就發揮不了互聯網的作用。

          沈烈初認為,信息化管理推進中,還有一個重點要素即集成商,連結需求千變萬化的企業和提供軟硬件供應商。目前國際廠商很多都與中國的大企業、大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出售他們的軟硬件及應用系統的同時,了解并掌控了中國企業的運營數據。在這里,沈烈初注意到了信息安全問題。他認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安全問題需要一大批推動智能制造的集成商,建議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成立信息化公司,不僅服務企業內部,也可對外承接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系統解決方案與實施。

          智能制造的深層次描述

          沈烈初認為,我國裝備工業總體目前尚處于信息化階段,沒有進入智能化時代。

          他建議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應結合自身實際,參照德國工業4.0八個優先行動計劃,對標準、安全、培訓、監管、資源效率等相關內容作出系統考慮。

          比如人才方面不僅要充分重視高端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更要發揮身懷絕技、具有長期制造經驗積累的能工巧匠的作用,發揚“工匠精神”。特別是實現網絡化制造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在法律法規環境下保護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加強產品質量監督,以及針對不同的制造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的變化,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支撐,完善監管體系和配套的法律法規文件的任務十分重要。

          最后,沈烈初特別提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效益連續下降,產品質量尚未得到解決,要把“能用不太可靠”轉為“好用而可靠”十分困難。因此,在新產品轉型升級步履維艱的情況下,更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產品與生產方式制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要在考慮企業效益(指質量、成本、交貨期)的前提下,用投入產出經濟學理論來審視實施,不要為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裝備工業發展的現階段還在于科學化、信息化管理,不求其名,但求其效果。

          機械 工業4.0 CPS

          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沈陽)國際機器人展上,工業機器人所占比例超過了70%。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uknn9rdvbe1.html

          拷貝地址

          上一篇:澤達科技CEO:人形機器人的設計難點

          下一篇:都說定制化系統集成方案難做可他不這樣認為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新聞
          機械 工業4.0 CPS
          • 浩亭珠海:工業自動化的極致“連接”

            為慶祝珠海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35周年,珠海外商微信公眾號自3月中旬起推出“35周年特別策劃”——以系列報道的形式,講述在珠外企的故事。這當中有扎根珠海數十載的常青樹,有順應時代轉型成功的佼佼者,有不斷超越自我的領航人,有跨國公司,有家族企業——以小篇幅講述大故事,讓更多的人加深對珠海外資企業的了解。浩

          • E-Learning教學之STEP3:用運動程序控制電機運轉(中)

            YASKAWA引以為傲的運動技術以世界工業領域為平臺,為提高機械的附加值作出了貢獻。機器控制器MP系列自1997年上市以來,為了以更高的水平解決機械與裝置的高速和精密控制、通過縮短間隔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簡化系統降低成本、解決系統的可視化等課題,產品一直在不斷進步。

          • EB200E智能型編碼器:連接方式更經濟,參數設置更靈活

            編碼器的電氣和機械連接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經濟。堡盟新型EB200E無軸承編碼器就是很好的例證,它可以非常緊湊地安裝在任何軸上,無需任何機械改裝。EB200E是堡盟首款帶IO-Link接口的智能型無軸承增量式編碼器。

          • EB200E智能型編碼器:連接方式更經濟,參數設置更靈活

            編碼器的電氣和機械連接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經濟。堡盟新型EB200E無軸承編碼器就是很好的例證,它可以非常緊湊地安裝在任何軸上,無需任何機械改裝。EB200E是堡盟首款帶IO-Link接口的智能型無軸承增量式編碼器。

          • 授權品牌超過300家的代理商——世強硬創電商

            世強硬創電商的授權代理品牌已突破300家,產品范圍集成電路、分立半導體元件、無源元件、接插件及結構件、組件及配件、電源及電源模塊、電工工具及電工材料、儀器儀表及測試配組件、機電元件、機械及五金元配件、電氣部件、電子材料、加工定制等。

          • 浩亭網絡研討會 - 連接新紀元 : 未來的連接方案

            浩亭攜全新產品 har-modular? 開啟印刷電路板連接新時代:工業4.0的前沿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將為軌道交通,機械,機器人,自動化, 風能和輸配電等行業尊敬的客人帶來無限可能!

          • 展會季在線研討會 | 靈活而穩定——魏德米勒直插式裝置聯接件

            魏德米勒在不斷創新的迭代更替中提供全系列、高效的直插式聯接技術的裝置聯接件,同時實現了更加緊湊的結構、可靠的傳輸和更加穩定的機械聯接。

          • “凡學”還是“設計過剩”?

            魏德米勒在深度了解機械市場客戶的痛點后,化繁為簡,就在近期發布了全新緊湊型重載連接器。這是一款魏德米勒在全球首發的針對機械客戶需求,精心設計的專利性產品。

          • 會后報道 | 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創新大會暨頒獎盛典新聞動態

            在國際局勢波動不斷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重構愈發劇烈,中國制造企業正面臨深刻挑戰與重塑機遇。關稅壁壘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更具韌性與效率的運營之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成為眾多企業破局突圍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 凱睿德制造深圳新辦公室喬遷啟幕 深化工業4.0戰略布局

            5月22日,全球領先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商凱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湖路壹方商業中心舉行新辦公室喬遷儀式。新址的啟用標志著凱睿德制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邁入全新階段,彰顯了其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持續投入。凱睿德制造創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親臨現場并致辭,與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

          • 十萬個“魏”什么 | 現場接線——現代工業網絡的鵲橋,讓創新與效率并行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 十萬個“魏”什么 | 現場接線——現代工業網絡的鵲橋,讓創新與效率并行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 魏德米勒新型單對以太網連接器

            魏德米勒作為行業先鋒,在單對以太網發展中做了哪些積極努力和貢獻,以及魏德米勒為此開發的新型單對以太網連接器——為物聯網和工業4.0應用而生的理想工具。

          • 中國自研工業智能交互底座 閃耀2023新加坡工業博覽會

            10月18日,亞太工業領域盛會2023新加坡工業博覽會(ITAP)隆重開幕,新加坡作為輻射東南亞和海外其余地區的中樞,熾橙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打造數智引擎,驅動工業生產”的使命,以“賦能產業數字化最后一公里”為目標,助力傳統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邁入工業4.0的大門。

          • 魏德米勒面向未來的SNAP IN鼠籠式聯接技術

            隨著工廠聯接設備的數量逐漸增加,工廠規模無論大小都須順應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工業4.0正在促使這一數字化的進程快速推進。時間就是金錢。在機柜建造中,安裝工作必須更快地完成,與此同時,聯接應可靠、安全且易于維護。魏德米勒創新的 SNAP IN 鼠籠式聯接技術,很好的滿足上述需求,并能夠易如反掌地完成安裝和維護工作

          • 海洲刀具的智能化實現之路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海洲刀具已被認定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中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企業。在此過程中,希望ANCA能夠繼續研發和制造出更智能、更精準的刀具生產設備,助力刀具生產企業早日實現工業4.0。

          • 安森美半導體和 ConvenientPower Systems宣布 汽車無線充電的戰略合作

            2018年1月10日—推動高能效創新的安森美半導體(ONSemiconductor,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號:ON)宣布與ConvenientPowerSystems(CPS)的戰略合作,CPS將采用安森美半導體的NCV6500專用電源管理控制器設計、開發及推銷車載無線充電方案。

          • 智能制造呼喚自動化新技術,倍福責無旁貸

            2016年9月26日,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6 年中德 CPS 與智能制造論壇”在北京萬壽賓館隆重召開。梁總向懷部長匯報了倍福在中國智能制造方面的方案和實踐經驗,EtherCAT技術推廣情況,以及與國內大專院校的密切合作等情況。

          • 保利協鑫發布光伏智能工廠路線圖

            光伏行業智能制造的路徑與規劃,由最初的標準化工廠向智能化4.0工廠邁進的過程中,自動化是建設智能工廠的基礎,也是目前多數中國光伏企業正在革新的方向。而信息化是建設智能化工廠最重要的一環,智能化工廠的核心是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三大集成和CPS系統的搭建。

          • SAP首席顧問:實現工業4.0的五大關鍵技術

            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帶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新一波的工業革命浪潮中,IT 將對生產流程產生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動制造企業邁向智能時代,實現工業轉型。在Bernhard Meyer看來,有以下幾大關鍵趨勢影響著制造業的發展,也是這幾大因素將使工業4.0成為可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模特侨依琳大尺度流出|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美女被奶乳羞羞漫画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日本猛妇色xxxxx在线|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5p|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无套进入30p|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污污网站在线看| 十分钟免费视频高清完整版www| 黄色链接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视频专区| **aaaaa毛片免费|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来|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丁香婷婷六月天| 日本处888xxxx|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免费a级毛片无码| 美女毛片免费看|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