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南海區將設立機器人創新專項資金和投資引導基金
以資本力量加速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建設
“制造業企業要實現技術改造,離不開通過融資租賃等金融渠道獲得幫助與支持。”王群說。在大力推進“機器換人”過程中,如何突破困擾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瓶頸,逐步打消企業“機器換人”的顧慮,成為擺在南海區面前的一道難題。
每年投3億加快機器人產業轉型升級
“與兩年前相比,傳統制造業老板對自動化生產線改造的接受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企業還是要考慮投入產出比。”張軍說,很多本土企業選擇觀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改造動輒上百萬元的投入。
在現有的金融平臺基礎上,通過融資租賃、助推企業上市等方式創新拓寬融資渠道,也是助推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今天的活動現場,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將與融資租賃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佛山海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粵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三方簽署協議。
佛山海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將安排授信總額100億元,支持中小企業“機器換人”的實際情況,“量身訂制”提供融資租賃服務。
作為由南海農商銀行主發起的租賃公司,佛山海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開業短短3個月,已累計支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投放17億元,占項目投放總金額的63%。其服務領域范圍雖不僅限于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未來,這家租賃公司將通過自身外債額度及資金渠道優勢,有效幫助南海區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和業務領域,逐步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王群看來,政府也需通過有效引導助推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加速產業往細分領域不斷拓展。除了借力中國工程院等創新資源外,南海區財政將設立機器人創新專項資金和投資引導基金,未來三年每年投入3億元加快機器人產業轉型升級。
“該專項資金將主要用于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補助、創新創業團隊落戶和高層次人才獎勵、融資租賃以及租金補貼等。”上述負責人說。
打造珠西先進裝備制造業創投中心
廣東金融高新區預計,到2018年底,金融高新區引進融資租賃公司30家,注冊資本達60億元,融資租賃本地業務合同余額占總余額50%以上,其中以機器人為核心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及其上下游產業的融資業務合同余額占本地余額的50%以上。
除了設立投資引導基金,運用融資租賃等金融手段外,構建股權交易、企業上市、企業并購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是助推南海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為省級區域市場,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目前已集聚達晨、深創投、東方匯富等私募創投類項目154家,募集資金達305.22億元。“我們希望到2018年底,聚集私募創投項目達300家,募資規模超500億元。”廣東金融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股權、債權、科技創新等新型融資服務體系滿足機器人企業融資需求,推動企業逐步進入資本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發力點。“我們希望通過打造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未來三年幫助先進裝備制造業及其相關行業融資達100億元。”
為破解“機器換人”技術人才緊缺難題,依托今年7月掛牌的全國首個證券外市場“人才板”,在一定程度上為人才團隊與資本、本地優勢特色產業的對接增加助推器。目前,已有45個高端人才團隊(企業)在廣東金融高新區掛牌。
活動速覽
政校企攜手共建“中國(廣東)機器人 集成創新中心”
10月20日,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建設啟動儀式將在佛山高新區舉行。國家部委、省、市、區各級領導以及清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及眾多機器人企業代表、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代表將出席啟動儀式。
“政產研用資”聯合將成為佛山推進“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建設的一大亮點。筆者獲悉,廣東工業大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與南海區政府四方將會簽署共建框架協議。
通過這些資源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載體,把佛山國家高新區建成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的機器人集成創新示范區、集聚區。
為推進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建設,佛山高新區首先將目光瞄準了集成應用示范線項目、“機器人智能終端+云服務平臺”的搭建。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將與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佛山力合創新中心、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四方簽署協議,并與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制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人才輸送也是建設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南海區政府將與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簽署協議,將聯合各方資源,在促進機器人國產化的過程中,培養更多擁有職業技能的適用型人才。
具體而言,南海將構建以佛山市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為基礎的南海區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培訓平臺,并開展師資培養、現代學徒制、廠中校、教材研發、教學設備開發、名師工作室、對接人才輸送與企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能大賽等工作。與此同時,通過建設互聯網培訓云服務平臺,運用智能制造立方學院互聯網教學與培訓平臺,開展遠程師資培養與產業人才培訓服務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精準對接產業崗位需求與學校學生就業實習。
上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