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計算機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制造業的歷次重塑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
“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這是寫在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里的開篇的話。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計算機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制造業的歷次重塑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
2009年12月美國政府公布了《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開啟了“再工業化”的序幕,隨之而來的,是“工業互聯網”計劃的全面鋪開。2013年4月,德國推出“工業4.0”,“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前夜,中國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2015年,《中國制造2025》——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印發。
這一次,在新時代即將開啟之際,中國和世界一道,擁抱新的機遇。
兼收并蓄的行動綱領
從制定到執行,兼收并蓄,廣泛吸納國內和國際各方意見,是《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以德國為例,“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合作對接淵源已久。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同年10月,中德兩國宣布,將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和業態。
為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德國的制造理念和制造品質在全球是有目共睹的,德國的技術和中國的市場如果能夠對接起來,將產生非常大的合作優勢。”不僅如此,張建平表示,“德國的技術和中國的資本之間也有非常好的對接優勢。”
不僅是德國,中美兩國也就“中國制造2025”與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進行過交流。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及“中國制造2025”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美國高端制造業企業對華投資合作的意愿在不斷增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國外的機構意見建議對我們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的制定還是組織實施過程,我們始終秉承公開、透明、開放的原則。制定過程中,我們問計于內外資企業,許多跨國公司也積極做出響應,為我們制定《中國制造2025》貢獻了智慧。”
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制造2025”方案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11個專項規劃為骨干,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工業“四基”發展目錄等綠皮書為補充,各地落實文件為支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各方面協同的政策體系。同時,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還成立了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培育建立了19家省級創新中心。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在加深,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載體也在不斷涌現。
一視同仁的發展機遇
“自主發展,開放合作。”在發展機會上公平對待,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原則。在《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中明確寫道:中國要繼續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中國進一步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各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也更加看好。
關于中外企業在中國的合作,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這樣形象地比喻:“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滿園,中國與發達國家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空間很廣闊,通過構建多方協作的平臺,‘中國制造’的性價比能夠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好第三方的市場,實現多方之間的互利共贏。”
5月19日,被稱為國內“工業4.0”應用典范的寶馬新大東工廠在遼寧沈陽正式開業。這座投資76億元人民幣的新工廠,充分實現了德國的“工業4.0”理念與“中國制造2025”的契合,是寶馬集團深耕中國本土市場的又一戰略舉措。
“中國市場見證了我們的合資企業和BMW 5系的成功發展,而新大東工廠再次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寶馬集團負責財務的董事彼得博士在揭幕儀式上說道。
5月24日,德國知名工業企業科德寶集團亞洲地區代表許倍帝在北京表示,該集團將持續對中國進行投資,助力“中國制造2025”,并為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提供支持。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球燈塔網絡設立于2017年,目前共有44家燈塔工廠。這44家“燈塔工廠”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跑者。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的來襲,哪個工業企業要是不談智能制造,好像就已經落后于時代了。然而,講了這么多年的概念,智能制造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在與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疊加融合后,應運而生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則引起了更為廣泛關注。
“機器人革命”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為搶占新一代工業機器人國際制高點,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將為我國機器人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新型材料、新型感知、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新一代工
歷次工業革命都促進了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有人說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就是現代的工業革命,中國制造正在加速邁進智能化。智能制造,已是中國制造業不變的主旋律。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徹底顛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改變人們的知識技術創新方式,為人類帶來全方位的智能生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由幾大工業強國共同發起,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第四次工業革命內涵甚廣,涉及數字、物理、生物等領域,產物包括人工智能、物流網、無人駕駛汽車、增強現實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生物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目前,我們仍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這意味著只要我們保證其可持續發展,一切都不會太遲。
工業4.0:體驗至上的新經濟,四次工業革命的差異可以體現在它們的產品結構、能源動力以及組織結構上。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