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各種穿戴設備越來越多,智能手表仍被困在以健身為主的用途,尤其在智能手表尚不成熟、智能手環需求又大幅被智能手表侵蝕,智能衣還處于初試啼聲的階段下,被視為下一個穿戴式設備金礦的健康監控則還沒爆發。市調機構IDC表示,包括手表、手環、智能衣、耳機等在內的穿戴式設備今年出貨合計將達1.25億臺,預估2021年出貨量達2.4億臺,幾乎比今年倍增。
市調機構IDC表示,包括手表、手環、智能衣、耳機等在內的穿戴式設備今年出貨合計將達1.25億臺,比去年成長20.4%,IDC更樂觀預期,2018~2021年穿戴式設備成長速度不會放緩,預估2021年出貨量達2.4億臺,幾乎比今年倍增。
市場上各種穿戴設備越來越多,智能手表仍被困在以健身為主的用途,尤其在智能手表尚不成熟、智能手環需求又大幅被智能手表侵蝕,智能衣還處于初試啼聲的階段下,被視為下一個穿戴式設備金礦的健康監控則還沒爆發。IDC表示,穿戴式市場正面臨調整期,市場正從盡快推出產品、搶曝光,過渡至著重用戶體驗、收集并對展現對用戶有意義的信息。
在價格越來越低帶動下,IDC預期全球穿戴式產品出貨量將高速成長,今年穿戴設備出貨估達1.25億臺,其中近57%為手表,手環的占比則下降至37.9%,兩者占智能設備總出貨量幾近9成5。
IDC表示,在傳統手表業者積極推出混合傳統機芯與智能功能帶動下,手表出貨量持續增加,不過這幾年流行的都是無法運作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表,隨著越來越多3G/4G聯機能力內建至手表中,預估2019年起智能手表出貨量才會大增。
IDC進一步推測,手表在2021年出貨量將達1.61億臺,在全球穿戴式產品的占比則將上升至67%。
至于曾經呼風喚雨的智能手環,在手表的侵蝕之下,出貨成長越來越慢,IDC預估2021年手環出貨量為5,220萬臺,只比今年多不到500萬臺,市占也下滑至21.7%。
智能衣雖然現在仍不普遍,可是IDC認為Google與牛仔褲大廠Levi's合作開發的智能衣,將導電紗線與一般紗線混紡成布料后,就能在制衣過程中把芯片、傳感器內建至衣服內,摸摸衣服就等于手勢操作,將能徹底改變目前智能衣做不了什么事的既定印象。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vgjoc0vkqp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目前利用高通公司技術的物聯網產品出貨量已超15億部,我們已推出超過25個物聯網的參考設計平臺,以幫助制造商快速且低成本地開發物聯網終端,產品涵蓋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聯網攝像頭、無人機、VR等。萬物互聯,連接為本
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表仍然是可穿戴市場的“旗手”,這一細分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長速度比之前預期的放緩。同時,其他可穿戴設備類別(如身體傳感器)仍然表現出強勁的勢頭,主要是受到醫療保健應用中使用的可穿戴補丁程序的驅動。Tractica表示,這些身體傳感器預計將為整個可穿戴市場提供大部分增長動力。
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發貨量達到2160萬部,較去年同期增長8%。此前的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發貨量同比增速曾達到21%。該機構分析師表示,中國低成本健身手環以及美國高端智能手表的需求表現強勁,共同推動了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
在近日舉行的比亞迪技術解析會上,比亞迪技術老總不僅解讀了遙控駕駛、智能手表鑰匙技術原理,還預告比亞迪將推出可快速凈化車內空氣的PM2.5綠凈技術。
從智能手環、智能VR眼鏡,到智能手表、智能跑鞋等等越來越多的智能穿戴產品,盡管價格不菲,但也正在迅速走進百姓的生活。然而,時下市場上的智能穿戴產品,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有些消費者花了高價,卻沒能買到高“智商”的產品。
對智能手環來說,目前的產品,主打功能是跟蹤運動情況和睡眠情況,對于普通人來說,很多人并沒有這樣的需求。雖然人們都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但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未雨綢繆”的意識。相比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這種人人都可以有,但人人都不是必須要有的產品,一些主打醫療健康領域的智能硬件產品定位更為明確。
從目前數據來看,智能手環的潛在客戶有億中國年輕人和1.5億老年人,市場前景非常大,加上中國是世界工廠,保守估計,整個市場會有3500億,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而智能手環出現可以讓我們養成管理健康的好習慣。所以智能手環前景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
在去年的時候,站在風口上的是智能穿戴、VR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不過到了今年,智能穿戴和VR虛擬現實并沒有找到很好的市場切入點,在短暫的虛火之后便迅速萎靡下去,一眾小廠商迎來倒閉潮。而令人意外的是,就連Jawbone這樣的智能手環巨頭都倒閉了,目前Jawbone已經進入清算程序,即將步入歷史。
智能手環巨頭的倒下,是否預示著智能穿戴行業寒冬已至?環顧業內,昔日火爆的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等也相繼收縮戰線,種種跡象顯示,很多廠商對智能穿戴行業的發展前景已經不再看好。
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環廠家的日子過的越發艱難,據外媒報道,曾經該領域的王者Jawbone已進入清算程序,他們于6月19日向債主發送通知稱,該公司已經根據加州法律進入破產程序。
在平板電腦之后,穿戴設備和穿戴APP,成為移動計算的下一個熱點“戰場”。而到目前為止,穿戴設備市場,尚未爆出驚天并購大案。不過,據硅谷媒體報道,最近硅谷已經有不止一個消息來源稱,谷歌有可能收購智能手環和藍牙耳機生產商Jawbone。
投影類產品推動下硬質物理屏幕逐漸消失,虛擬屏幕成為主導將會是人機交互在屏幕顯示領域的終極體現。一數科技的CEO曹騰此前預言,虛擬投影將會是開啟可穿戴設備未來的一把鑰匙。
小米、華為、魅族等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廠商都紛紛投入穿戴設備產品中,和Jawbone不同的是,這些手機廠商們都很聰明的將自家的手機做賣點支撐,再發展手環這一副業。據調查,國產品牌小米手環的銷量還是十分可觀的,截至2017年5月,小米手環銷量達到3000萬只,甚至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
7452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