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7月7日至9日在廣東汕頭隆重召開,在7月9日舉行的數據價值創新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陽以《基于標識解析的工業數據交互架構創新探索》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陽
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數據的爆發增長、海量集聚蘊藏了巨大價值。劉陽認為,孤立的、靜默的數據難以發揮作用,多方的、流通的數據交互才能作為生產要素考慮,他從背景、思路、架構、實踐、展望五個維度,分享了基于標識解析的工業數據交互架構創新探索和思考。
劉陽表示,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是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重要途徑。其中,交互性的數據流動才能真正驅動工業互聯網創造價值。需加強數據交互技術支持,通過網絡互聯和數字模型,實現數據和信息在各要素間、各系統間的無縫傳遞和互相理解,從而實現數據互操作與信息集成,促進數據驅動下的工業機理與智能科學結合、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融合的智能化決策閉環,推動數字化轉型。
然而,目前數據交互普遍存在三類問題,一是不同設備、系統采集的異構數據無法兼容;二是跨廠商、跨系統的交互難以高效、實時、全面;三是多主體間數據交互存在安全問題。因此,數據顆粒度的共享流通、多服務主體間的查詢分享、數據服務的確權與管理需求成為數據交互的三類通用性需求。
“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正是發揮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作用,實現數據資源的流通與共享,促進可標準化的、可管可控的工業數據交互的創新探索。”劉陽講道。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類似于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DNS),是全球工業互聯網有序運行的核心基礎設施,具備標識編碼、解析系統、標識數據服務等工業互聯網標識三大核心要素,是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精準對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務的前提和基礎。通過標識解析的節點可以降低異構信息系統復雜度,減少數據匯聚的難度和工作量,建立表述一致的數據模型。通過數據交互的規范化機制可以加速工業數據的流通力度,并且探索更多數據交易,激活數據潛能。
基于此,中國信通院提出了識別采集、標識服務、數據治理、信任管理的標識解析總體框架,設計了基于標識解析的工業數據交互架構,主要包括業務、概念、部署、管理、經濟五個視角的架構設計。
會上,劉陽對于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運行情況做了介紹,他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架構已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北京、廣州、上海、武漢、重慶五大國家頂級持續穩定運行,南京、成都災備節點加速建設,初步形成分層授權、“東西南北中”的一體化格局。同時,劉陽分享了可識別數字對象的數據模型建模方法設計、可識別數字對象的分類編碼和元數據標準化、基于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的工程實踐和業務模式等三個方面的工作進展。
展望未來,劉陽指出,自2021年下半年起,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數據量大幅增長,標識注冊量已超千億,標識逐步滲透到企業生產活動中,成為企業數字化必備要素。數據交互的關鍵并不在于采用哪一種方法或者模型,而是能否通過規模化應用發掘價值。他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已經初步建成廣泛覆蓋、互聯互通的節點網絡,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也將進一步發揮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作用,促進可標準化的、可管可控的工業數據交互,在產品質量管理、冷鏈
物流、綠色低碳等領域開展創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