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在產業增加值上,行業同比增長超8%的有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業。
隨著我國對智能化儀表設備的需求不斷提升,促使工業傳感器也在不斷突破,智能傳感器已經成為了21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據資料預測,到2030年,全球傳感器數量將突破100萬億個,未來,工業傳感器將成為自動化儀表生產重點。
物流發展趨勢表現為:信息化—廣泛采用無線互聯網技術、衛星定位技術(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射頻標識技術(RF)、條形碼技術等;自動化—自動引導小車(AGV)技術、搬運機器人技術等;智能化—電子識別和電子跟蹤技術,智能交通與運輸系統(ITS);集成化—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于一體。
據BCC Research數據顯示,預計全球工業激光市場將從2015年的46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6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6.6%。出現這種增長趨勢,主要得益于光纖激光器的強勢表現,基于供應商對于生產效率的關注和工業用戶對于產品質量要求的增長。
在工廠車間,互聯增長同樣驚人: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變頻器、數控機床、機器人、攝像頭、其他設備和應用。因此,具有遠見的制造商應使用面向未來的技術來迎接未來的智能制造工廠,充分利用標準和未經修改的IP網絡。
2016年1至4月份,新型交通運輸設備、高端電子信息產品和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等新產品產量迅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2.5%,工業機器人增長24.7%,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自動售貨機售票機、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等產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環境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將不斷增多,201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美元。《2016-2020年中國傳感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從全球總體情況看,美國、日本等少數經濟發達國家占據傳感器市場70%以上份額,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相對較少。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機床進口雖延續下行走勢,但主要機床品種進口降幅明顯收窄,顯示中國機床行業在分化中加快轉型升級。隨著中國市場對高質量機械手表、汽車渦輪增壓器、智能手機以及高級醫療器械的需求持續增長,未來相關行業的機床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2015年,我國橡膠行業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中橡協統計企業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出口交貨值降幅均達12%,實現利潤下降17%,輪胎等主要橡膠制品的產量出現負增長。其中,40家重點輪胎企業利潤大幅下降30%。
由德國發起的“工業4.0”(Industry 4.0)概念,在全球逐漸發燒。不過,制造相關企業、半導體組件或是系統整合商,雖然明了工業4.0將為其帶來新的龐大商機,但普遍卻不很清楚該怎么跨入市場,甚至如何在自家工廠導入工業4.0概念。
未來幾年,中國運動控制器的需求增長仍將集中于機床、印刷、包裝,電子等行業,而煙草機械、醫療設備等行業對運動控制器的需求也將穩定增長,預計到2016年中國運動控制器需求量將接近190萬套,而通用運動控制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億元左右。
我國半導體激光產業應該按照"激光加工為先導,激光應用是主體,國際合作促跨越,高端裝備上水平"的基本思路推進激光產業園建設。堅持企業引進與研發機構建設并重,高端人才引進與人才本地化培養并舉,促進產業集群高起點建設。
據瑞典工業網絡專家HMS使用自身的數據并結合幾份市場報告預計,去年工業以太網增長了20%。現場總線以占全球市場58%的銷售量和7%的年增長率支配著分散的工業網絡市場。
企業通過產業物聯網,可以提供新的服務,改進產品并打入新的市場,實現產業升級。而即便那些不進行產品銷售的企業,例如虛擬影像公司,也能利用這一機會將業務拓展至數字化服務領域。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2014年回落2.2個百分點。這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第五年放緩。對于工業增速的持續下行,我們要有全面正確的認識。
1887
8840
10036